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卢浮宫 >> 卢浮宫新闻 >> 正文 >> 正文

西方油画中描绘神的形象,是来自现实人物还

来源:卢浮宫 时间:2023/6/20

在西方油画创作题材中,神话和宗教故事是最为广泛的题材之一。擅画这些题材的画家也是数不胜数,像我们熟知的号称“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还有波提切利、卡拉瓦乔、提香、鲁本斯、伦勃朗、安格尔等等这些艺术大家,都创作了大量精彩的传世经典画作。人们对《最后的晚餐》、《最后的审判》、《西斯廷圣母》、《维纳斯的诞生》等等这些伟大的作品都非常熟悉,如数家珍。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西斯廷圣母》创作于-年,布面油画,X厘米,现藏于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博物馆。

这些作品中各色的人物形象是画家凭空臆想的创作,还是以现实中的真实人物作为原型的呢?

在悠远的西方美术史当中,不同时期绘画的宗教人物创作因为社会环境的不同,创作的手法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像在中世纪,宗教神学统治一切,教会控制着绘画的发展,当时的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往往以夸张、变形的手法来实现表现目的,形态呆板、抽象,与现实相去甚远,后世也称之为“基督教美术”。

中世纪绘画作品

直到文艺复兴的到来,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艺术创作提倡重视现实生活,解剖和透视等科学也开始与艺术相结合。这时的艺术家们开始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圣母、耶稣这些宗教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很多艺术形象都是以画家身边的人物作为原型。

鲁本斯《梳妆的维纳斯》

《梳妆的维纳斯》创作于-年,布面油画,X98厘米,现收藏于奥地利维也纳列支敦士登博物馆。

画中维纳斯的原型就是画家的第二任妻子海伦娜。

达芬奇在创作举世闻名的《最后的晚餐》时,为了表现叛徒犹大的形象费尽心机,但一直都不满意,以致几度停笔。当时的金主——修道院的院长因为绘画进展缓慢异常恼火,打算克扣达·芬奇的佣金。看着院长猥琐、贪财的神情,达·芬奇有了灵感,直接依照院长的模样完成了犹大的形象创作。后来米兰大公看到了画中院长的形象,他笑着对达·芬奇说:“他对你不公平,你巧妙地报复了他。”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创作于-年,X厘米,现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

在文艺复兴之后的17、18世纪,随着巴洛克艺术的兴起,宗教画的创作更加带有民主色彩,艺术家们认为任何创作都要来自现实,很多宗教画的主角形象都来自于现实中的普通平民和劳动者。

卡拉瓦乔《圣母之死》

《圣母之死》创作于-年,布面油画,厘米×厘米,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这个时期最典型的代表画家是卡拉瓦乔,他在年完成了法学家谢鲁比尼私人教堂订制的画作《圣母之死》。真实生活当中的渔夫、工人和流浪汉都被他请进画室,并以他们为原型画出了作品中那些圣贤人物的形象。而像梅兰德洛尼、安东格施奈特这些当地知名的妓女,在卡拉瓦乔的笔下成了圣母玛利亚和那些女性圣徒的原型。

卡拉瓦乔《砍下荷罗孚尼头颅的犹迪》

《砍下荷罗孚尼头颅的犹迪》创作于年-年,布面油画,规格不详,现收藏与罗马国立古代艺术画廊。

画中犹迪的原型是当地的妓女菲力迪·梅娜德罗妮,而被那个斩首的荷罗孚尼就是画家本人的形象。

从上面的几个实例我们不难看出,在油画创作中,无论是宗教还是神话中各种神明的形象塑造,从中世纪之后更多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作为缩影,更多的是反映“人”的面貌,即便不是完全依照原型人物进行描绘,也是通过原型人物素材进行了艺术化的创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0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