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卢浮宫 >> 卢浮宫优势 >> 正文 >> 正文

敦煌遇见卢浮宫作者来宁,与读者共赴一

来源:卢浮宫 时间:2025/5/9

现代快报讯(记者郑文静)年7月15日,《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一书作者罗依尔现身南京凤凰国际书城。在他的带领下,现场读者在卢浮宫和敦煌的梦幻联动中,共同开启了一场横跨东西的艺术碰撞实验,共赴一场“清凉”的纸上敦煌艺术之旅。

《敦煌遇见卢浮宫》是罗依尔从跨文化视角对于敦煌艺术与卢浮宫为代表的西方艺术的全新解读,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敦煌为何被称为东方卢浮宫?以断臂维纳斯为代表的希腊雕塑和敦煌彩塑哪家更强?敦煌也有像达·芬奇一样的传奇画家吗?敦煌艺术历史上也曾有过文艺复兴?如果达·芬奇穿越到敦煌,他会对哪个洞窟更感兴趣?面对九层楼大佛,米开朗基罗又会生发出什么样的灵感?书中,罗依尔通过不断发问引出一个又一个奇思妙想,在对比分析中,为读者展现了敦煌艺术之美。

在写成《敦煌遇见卢浮宫》之前的年,罗依尔就开启了敦煌艺术文化传播,多年来也一直将敦煌艺术的宣讲作为内容产出的重点。关于为何会与敦煌结缘,罗依尔非常感慨:“其实我读书的时候在法国的专业是文化产业,那个时候一直都泡在西方的美术馆博物馆里,对于卢浮宫之类当然是非常了解的。但回国后一次策划敦煌展览的机会让我深入接触了莫高窟和敦煌研究院,从此也改变了我的方向,包括审美趣味和事业规划。”年,作为第一批“敦煌文化守望者”,罗依尔在敦煌一待就是40天,并深入了很多不对外开放的洞穴,由此更全面地接触到了敦煌的深意。“远离都市后,我更是发现了敦煌的疗愈作用,每天就是学习、吃饭、工作,竟然所有的都市病都好了。五色令人目盲,到了大漠之中,忘记手机的存在,我们才能真正地‘看见’艺术。如今打着手电筒看洞窟的体验,和千年前善男信女参拜莫高窟时没有太大改变,这种还原历史的穿越感是很多博物馆都无法重现的。”

抱着让更多人了解敦煌艺术、以更宽广的视野重新认识敦煌艺术的初心,罗依尔开启了敦煌艺术传播,又用三年时间将他的发现和思考写成了这部有趣好读的艺术读物。

在与现场读者谈到具体的敦煌杰作时,罗依尔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虽然天天在讲艺术,但在好多敦煌洞窟之中,语言似乎是多余的,很多人会禁不住流泪。我们用肉身参观的体验,是任何照片和视频都无法再现的,甚至无法与人分享,只能深藏在心,变成心中美丽的净土,直到再一次鼓起勇气,再一次朝圣。”

(出版社供图校对胡涛)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9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