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卢浮宫 >> 卢浮宫发展 >> 正文 >> 正文

无论你爱戏剧还是爱动物这些天府书展好书不

来源:卢浮宫 时间:2025/4/22

封面新闻记者薛维睿

天府书展已经落幕。作为成都首次书展活动,人们对图书的热情超过预期。最后一天的书展上,许多人排着队结账,对书展恋恋不舍。书展的结束,是阅读的开始。从戏剧革新者梅耶荷德的谈话录、建筑大师贝聿铭的“普通人生”,到严歌苓书写动物生灵的转型作品,都是书展里不可错过的“沧海遗珠”。

《梅耶荷德谈话录》

作者:[俄]梅耶荷德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译者:童道明编译

出版年:-6

“不论我们在演出中发现了什么,后来总会发现它早已为梅耶荷德所发明。”俄罗斯导演瓦赫坦戈夫也曾说:“在近期内,一切戏剧都要像梅耶荷德早已预示过的那样构成和设计。”作为俄国最著名的导演和戏剧理论家,梅耶荷德认为导演应该集剧作家、演员、画家、音乐家、舞台设计师和服装制作师于一身。

梅耶荷德在国内的知名度并非很高。他是戏剧的革新者,曾提出了“戏剧的电影化”的口号,把电影手法移植到戏剧舞台上来。他曾经这么总结,“你的作品,如果每个人都说好,那几乎可以肯定它是垃圾;如果每个人都唾弃它,那么它兴许还有点意思。但是,如果有人赞美它,又有人唾弃它,观众为它而分成两派,这部戏就是杰作。”这个观点后来被称为评论创意类作品经典的“梅耶荷德定律”。

《梅耶荷德谈话录》由俄语专家、戏剧批评家和作家童道明先生辑录,是在年版基础上加以增补。谈话录经由对话、回忆、寄语的形式,更直观地将梅耶荷德的形象铺现在读者面前,能够看到他的直言不讳和强势自信,言语和论断充满生机和力量,以他对戏剧本质的观点为例:

戏剧演出既不为了‘昨天’,也不为了‘明天’。戏剧是今天的艺术,就是属于这个小时,这一分钟,这一秒钟……戏剧的‘昨天’,是传说,是剧本的词句;戏剧的‘明天’,是艺术家的幻想;二戏剧的现实——就是‘今天’……戏剧是理想的现代艺术。当一个剧院富于时代精神,它就能成为它那个时代的伟大剧院,即便演出的是莎士比亚的戏,是普希金的戏。

他的弟子、著名导演爱森斯坦曾说,“当我衰老时,我会感到我不配去吻他脚下的尘土。”这位戏剧革新者值得再次被了解。

《百年贝聿铭》

作者:李菁/贾冬婷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副标题:东方与西方,权力和荣耀

出版年:-8

年5月16日,贝聿铭去世,建筑界从此少了一位大师。在现代建筑的历史上,贝聿铭被称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从卢浮宫金字塔、香山饭店到苏州博物馆,贝聿铭游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

《百年贝聿铭》是基于实地采访的贝聿铭传记,改编自《三联生活周刊》贝聿铭主题封面故事。作者李菁和贾冬婷前往纽约采访了贝氏事务所拜访了贝聿铭的两个儿、贝聿铭的几位助手、项目参与者和传记作者;询问了包括法国前文化部长雅克朗在内的“大卢浮宫”项目参与者;并到上海和苏州寻访了贝聿铭和贝氏家族的史料,实地探访了贝聿铭晚年在中国的作品。

通过这些采访,作者以记者的视角完成了这部作品,还原了贝聿铭作为“普通人”的成长过程。这本书新增部分,还有对贝聿铭部分代表性建筑作品的记述,可以当做贝聿铭建筑设计作品的编年史传阅读。总之,对于非建筑专业,又对贝津铭有兴趣的读者,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

《穗子的动物园》

作者:严歌苓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8

“穗子”是严歌苓在文学作品里的名字,她曾说凡是她写的有关穗子的小说,穗子都只是叙事者和观察者,并不彻底代表是她自己。在新书《穗子的动物园》里,穗子不再只是游离在外的视角,而完全是那个和动物相处的自己。

在这本书记录的十四个动物中,穗子是严干事,是穿伞花布拉吉的小女孩,是成年后迁徙于海内外,却对动物处处留情的女作家,一位对所有生灵体察入微的动物饲养员。

严歌苓有一只叫壮壮松狮,历尽了很多磨难。因为治疗它快要瞎的眼睛,严歌苓把它从中国带到德国,最后决定将它留在柏林。当时在北京有“打狗运动”,她为了壮壮从二环搬到四环;后来四环也不能养,又搬到五环。养壮壮的过程经历了很多,它的去世让严歌苓特别难过。

编辑刘稚知道以后,提议严歌苓把壮壮写出来,也可以当作一种疗伤。于是她尝试写下来,因为想到它就很难过,一年多的时间写写停停,最后终于写出来。后来刘稚对她说,你跟我讲过很多小动物的故事,不如全都写出来出成集子。

最终除了两个虚构的作品,这本书其他内容都是真实的故事。严歌苓将每一个故事按序整理出来,发现这也是她自己的成长史,包括在不同时代变迁中动物的命运和她的命运,有她作为孩子、少年和成年人的故事。加上严歌苓在国外听说她先生小时候养的动物,先生弟弟养的动物和邻居养的动物,也比照出东西方对动物不同的态度。

“这部作品是在不经意中完成的,当初认为是对我所失的一种疗慰,写完以后发现不止有这个作用,这部作品也承载着为民族和时代留下记忆的能力。”

早在《雌性的草地》这部小说里,严歌苓就探讨过人与动物的命题,思考人对动物的奴役,以及人和动物的政治关系。对于《穗子的动物园》,严歌苓认为,“人在过好生活以后,去拓开关怀更多的生命,不仅对人类生命的尊重,还有对‘无言的朋友’,对动物的尊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9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