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卢浮宫 >> 卢浮宫新闻 >> 正文 >> 正文

张大千把女儿闺蜜变成了妻子,不料二人的儿

来源:卢浮宫 时间:2023/6/6

他被称为中国画坛一代宗师,在上个世纪与毕加索并称“东张西毕”,在国内外都极富盛名。

他就是一代宗师张大千,除了在绘画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张大千的感情生活也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张大千一生以来交往过十几位女性。

其中,最令大众惊叹的还属他与女儿闺蜜徐雯波的爱情故事,在两人甜蜜爱情故事的背后还深藏着令张大千悔恨一生的人间悲剧。

奇遇人生

年张大千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的一户富裕家庭。

父母一共孕育有十个孩子,张大千排行第八。

张大千在读书期间成绩十分优异,年,张大千考入了著名的重庆市求精中学。

年的一次意外让张大千原本按部就班的生活,彻底逆转了。

此时,四川省各路军阀发生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混战,便有同学提议:“不如我们大家一起结伴同行,从重庆向西行走,一起徒步回内江。”

张大千一行人欣然同意了这一计划,在放暑假后,一行人就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从重庆出发到内江大约有两百公里的路程。

然而大家越走越害怕,他们发现这一路上赶路的行人总是脚步匆匆。

他们的疑虑并不是没有道理,在快到达重庆市邮亭镇时,他们遇到了打劫的土匪,慌忙之中的他们并未逃脱成功,被抓回了山里。

看到这一行学生打扮的他们,土匪觉得不能放过他们,这一定是一笔大买卖。

于是逼迫他们给家里写信,交了赎金才能放他们走。

觉得保命要紧,张大千立马提笔给家里写信,其中一个土匪看到张大千字写得非常工整,文笔也十分不错,便说道:“我们现在差一个有文化的师爷,你干脆留下来吧,信不用再写了。”

在土匪的逼迫之下,张大千被迫留了下来,称之为“黑笔师爷”。

就这样,他从一个循规蹈矩的中学生变成了土匪。

张大千还被他们逼着

去山下打劫,手无寸铁的张大千没有抢到什么,为了交差只好拿了几幅字画回来。

几个月后,张大千的家人终于把他解救了出来。

回到家中,父母本想让他休养一番再重返校园。

可是张大千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再回去了。

张大千在山寨的几个月中,发现自己对于绘画有着极大的兴趣。

彼时,张大千的二哥张善子,也就是著名的“虎痴”在日本学习绘画。

听说弟弟也有了想要学习绘画的想法,便劝说张大千前往日本留学。

在日本学习期间,张大千系统学习了美术理论知识与基本技法,并且在课余时间,他经常去到日本各大博物馆观摩藏画,在这期间打下扎实的绘画功底。

在他埋头苦干之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传来了与他一同长大的青梅竹马的未婚妻谢舜华因病去世的噩耗。

接到消息之后,张大千提前结束了他的留学生涯,启程返回国内。

在回到上海时,又遇到了麻烦,此时国内正值动荡时期,全国各地动荡不安,根本无法回到四川。

那时的张大千还不到20岁,短短几个月就经历了如此多的打击。

张大千一时之间万念俱灰,产生了遁入空门,远离世间凡事的侵扰。

瞒着父母,来到了上海松江禅定寺出家,拜寺内主持逸林为师。

逸林法师赐名他为“大千”,从此便有了张大千这一名字。

张大千每天在寺庙里吃斋念佛,久而久之,他发现自己内心深处还是难以安定下来,远离世俗纷争,做不到一心向佛。

三个月之后,张大千回到了四川老家。

回到家乡后,父母想让张大千不要在外一直漂泊,希望他早日成家立业。

于是,父母为他安排了与当地一户人家千金曾正蓉的婚事,张大千在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这门婚事。

然而,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可能长久的,心性自由的张大千在结婚几个月后,又再次返回了上海。

在二哥张善子的引荐之下,张大千师从书画大师曾熙与李瑞清,开始着手学习描摹石涛的山水画与八大仙人朱耷的花鸟画,张大千的描摹可谓是惟妙惟肖,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连经验老道的收藏名家黄宾虹也看走眼过,他一次在逛上海城隍庙的书画店时将张大千描摹的一幅石涛作品误认为真迹。

还带去与张大千一同分享,结果张大千认出来这是自己之前的临摹作品。

除了描摹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张大千还开创了自己独有的画派。

年,张大千就凭借众多作品就开了自己第一个画展,作品也受到了名家的赏识。

但张大千远远不满足于在上海的发展,觉得自己必须要跳出舒适区寻找新的突破点。

于是,张大千前往北京成为了一名“北漂”。

那时,上海与北京作为全国的两大文化中心,各个艺术领域在南北均有各自的顶流,就犹如中国戏曲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北有梅兰芳,南有周信芳。”

绘画也是这样,在北方最为著名的当属溥心畬等人为代表的北方画派,以及以吴昌硕等人为代表的南方画派。

两个流派之间都觉得自己才是最好的,因此并没有什么文化交流,甚至有些排斥对方。

然而在张大千心中从来没有这些派别纷争,能学到新兴事物才是硬道理,他抱着一堆自己的画作前往溥心畬家拜访。

本来溥心畬并不想与他产生交集,但在交流之中深深地被张大千的才华所打动,与他成为至交。

两人还打破门户之间,合作了许多佳作,最为著名的当属两人在年合作的《高士松下图》。

画里边儿的山坡和松树是溥心畬画的,而松树下的人则是张大千的手艺。

张大千对于接受新鲜事物一直抱有极高的开放度。

年时,张大千收到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邀请举办画展。

彼时,张大千听说西方画坛巨匠毕加索此时也在法国,就决定前往拜访。

这一想法遭到了法国华侨各界人士反对,他们认为张大千这一中国画的宗师级人物怎么能自降身份在别人未发出邀请的情况下前去拜访。

面对各种反对声音,张大千将其无视,从法国巴黎前往尼斯拜访。

两位巨匠会面十分顺利,双方对彼此的文化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这一次会面被国际媒体津津乐道,“东张西毕”的说法也一时盛传。

东西方两位宗师的会面,那是相当的成功啊,张大千让毕加索更了解了中国画的魅力,毕加索也让张大千知道了不少新东西,经过新闻媒体的报道,张大千在国际上的声誉也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风流韵事

张大千在绘画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然而,在感情方面张大千也将自己的风流多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张大千一生以来娶过四位妻子,红颜知己更是数不胜数。

第一位妻子曾正蓉是典型的“旧时代”女性,与接受过新兴教育的张大千无论是思想还是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这场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注定是一场悲剧。

两人结婚后妻子曾正蓉为张大千孕育了一个女孩,张大千为此也很高兴。

可是从此以后曾正蓉便再也没有为张大千添上一儿半女。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传宗接代,张大千又迎娶了自己的第二位妻子黄凝素。

黄凝素面容姣好,身材丰满,正是张大千最为喜爱的那类女子。

且黄凝素自幼就对绘画以及书法有着极高的兴趣,这也是最初她与张大千所相识的契机。

二人相识于一间画廊,彼时的黄凝素早就将张大千视为自己的偶像,对他仰慕已久,在交谈之中黄凝素更加沦陷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述(最多18字

年,15岁的黄凝素不顾父母反对,坚持嫁给了比她大八岁的张大千做妾。

刚刚结婚时,两人如神仙眷侣般一同度过了几年甜蜜的生活,黄凝素也相继为张大千生下了八个孩子。

在长达25年的婚姻生活中,黄凝素最初对于这份感情的美好想象一点点被打破,风流的张大千从未停下寻找新欢的步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张大千居然和黄凝素女儿张心瑞的闺蜜徐雯波在一起了。

自己将人生最为美好的25年青春岁月全部给了张大千却遭到了如此的对待。

最终,黄凝素与张大千离婚,本是一段爱情佳话最后竟以这样不体面的结局收尾了。

年时,张大千娶回了自己的第三任妻子杨宛君,杨宛君是一位京韵大鼓表演者。

两人相识于杨宛君在北平南观音阁的一次演出。

台上正在唱着《黛玉葬花》的杨宛君深深吸引住了张大千的目光。

张大千在杨宛君表演结束后,主动去找她搭讪表达了自己对她的欣赏之情。

很快,两人便走在了一起,张大千将杨宛君娶回了家,两人结婚时杨宛君才17岁。

婚后,张大千一直带着杨宛君四处游山玩水,并且以杨宛君为创作灵感绘制了多幅仕女图。

最为人所惊叹的还属张大千的第四位妻子徐雯波,在与徐雯波结婚后张大千的风流作风也收敛了起来。

年时,张大千已经年过半百,而他的新婚妻子徐雯波才刚刚18岁,并且她还是张大千女儿张心瑞的闺蜜。

在听说张心瑞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张大千时,从小喜爱绘画的她很想去拜访一番,她便央求张心瑞带她回家拜访张大千。

张大千第一次见到徐雯波,就被徐雯波吸引住了。

徐雯波提出想要跟随张大千一起学习绘画,张大千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在接触之中,俩个人互生爱慕之情,关系也日益密切,最终确定了恋爱关系。

这一消息传出后,两人的家人都炸开了锅。

徐雯波那时才18岁,张大千已经48岁了,两人差了将近三十岁。

张大千的女儿张心瑞无法忍受自己的闺蜜与父亲在一起,徐雯波的父母也不同意自己的女儿找一个年纪这么大,还妻妾成群的男人。

但徐雯波下定决心一定要和张大千在一起,两人生米煮成熟饭有了身孕,两家人只好被迫同意。

结婚不久后,两人的儿子张心建也出生了。

中年得子的张心建最初非常受到张大千夫妇的宠爱。

后来,由于局势原因,张大千选择离开大陆前往台湾,然而他们一家人只有三张机票。

张大千准备带着徐雯波与他们的儿子张心建一同离开,徐雯波认为自己的到来破坏了张大千与剩下几位夫人的安静生活,很是愧疚,她决定抛下自己的孩子带着黄凝素的女儿离开。

父母的这一决定,殊不知也影响了张心建的一生。

人间悲剧

在张大千与徐雯波离开后,张心建被张大千的故交一位裱画匠收留了,这位好友一直没有孩子,待张心建十分不错。

但当时正值建国初期,社会局势动荡,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生意并不是很好,难以维持生计。

因此,裱画匠无力再抚养张心建。

在辗转之下,他将张心建送回了张家,那时张家只有张大千的原配夫人曾正蓉在。

看到孩子如此年幼,那么可怜,便动了怜悯之心收留了张心建。

与张大千离婚之后,曾正蓉一直没有改嫁,带着她和张大千的女儿独自生活,日子过得也很是艰辛。

曾正蓉平日的工作就是帮别人做做衣服,也挣不到太多钱,只能够勉强维持生计。

张心庆并没有反对母亲的做法,她很支持母亲抚养张心建,平日里,也会出去打工贴补家用。

由于交不起学费,张心庆还是放弃了当时在上海音乐学院念书的机会。

自记事起,张心建就再也没有与自己的亲生父母有来往,他对于父母的冷酷无情很是伤心,同时,更加感激曾正蓉和姐姐张心庆能够不计前嫌地养育他,他发誓长大之后一定要好好孝敬她们,回报她们。

高中毕业之后,张心建被分配到铁路局工作,这下不仅收入稳定了,还有了感情甚好的女朋友,生活一片向好。

然而,好景不长,平静的日子再次被打破了。

因为张大千的一些事情,张心建也因此被连累了,丢失了工作。

刚开始,张心建还没有彻底失去希望,他去了很多新单位应聘,但无一例外都遭到了拒绝,没有人愿意接收他。

紧接着,更大的打击再一次来临,一直与她感情非常好的女朋友向张心建提出了分手。

从出生以来几乎没有感受过父爱的张心建,却因为父亲的身份生活受到了如此沉重的打击。

彼时,远在台湾的张大千并不知道儿子的境遇,还在世界各地游历举办画展,过着十分奢靡的生活。

彻底丧失了对于生活的希望,年,22岁的张心建决定卧轨自杀。

这次卧轨事故并没有当时就带走张心建的生命,铁道维护人员及时发现了医院。

当时张心建经过奋力抢救,活了下来,张心庆在接到医院。

但在短暂的好转之后,张心建突然大出血,他拉着姐姐张心庆的手哭着说道:“大姐,我这一辈子真是太苦了。”说完,便撒手人寰了。

在张心建去世后,张心庆开始整理他的遗物,发现了一份遗书,上面写道:“我自幼就是一个被抛弃了的孤儿,一直以来与亲生父母断了联系,却被屡次认为与海外有关系,生活工作都受到了重大影响,我这辈子就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张心庆声音颤抖着给张大千打了电话,告诉父亲弟弟的死讯。

在得知儿子的死讯之后,心中十分愧疚的张大千精神萎靡,身体状况每度愈下。

年,张大千病逝于台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