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卢浮宫 >> 卢浮宫新闻 >> 正文 >> 正文

国博在展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

来源:卢浮宫 时间:2023/2/23
北京荨麻疹十佳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5950.html

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

展览期限

年4月至6月

展览地点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大厅、西大厅

“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近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此次展览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全新策划的学术展览序列“开篇”之作,共分四个单元,全面展现了吴为山先生数十载的创作成果。展览将展至6月份结束,闭幕后,吴为山将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其雕塑代表作品。

艺术家简介

吴为山

年1月生,当代著名雕塑家。年当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成为继著名画家吴冠中之后当选为该院通讯院土的第二位中国艺术家。

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韩国仁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荣誉博士”、“俄罗斯国家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乌克兰国家艺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院士(FRBS)”及“英国皇家肖像雕塑家协会会员”。

曾获法国卢浮宫国际美术金奖、俄罗斯国家艺术科学院金质奖章、英国皇家“攀格林奖”、美国洛克菲勒“RRC首届中国艺术年度人物”、“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首届中华艺文奖”等。

吴为山一直以挖掘和精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化精神在雕塑创作中的融渗和表现,先后创作了数百件具有广泛影响的雕塑作品,多次出国展览并被重要博物馆收藏。韩国建有“吴为山雕塑公园”,南京博物院建有“吴为山雕塑馆”。他所创作的中国文化名人系列雕塑被季羡林誉为“时代造像”。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撰文称赞“吴为山作品表现了全人类的灵魂”。

吴为山首创中国现代写意雕塑之风,提出“写意雕塑”理论和“中国雕塑八大风格论”,系统总结了中国雕塑优秀传统,对当下中国雕塑创作发展做出了贡献。吴为山积极整合艺术资源,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力于通过雕塑作品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当代中国艺术的世界传播,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并作出了突出贡献。

代表作有《马克思》《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组雕》《老子》《孔子》《问道》《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睡童》等。

吴为山既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又从近两个世纪以来西方艺术的伟大革命中汲取灵感,几乎给自己提出了一个塑造中国文明精髓的艰巨任务。

从老子的恢宏宁静,到鲁迅的沉郁峻切,吴为山次又一次地从中国三千年漫长而复杂的历史中探索着“中国”二字的真义。他的雕塑打造了一种神似与形似之间的精妙平衡,而这种平衡正是中国艺术的立足之本。

我曾以三个字概括吴为山作品的特点:真、纯、朴。他的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作品都洋溢着这些特点。

我相信吴为山注定将成为21世纪的伟大雕塑家之一。

——杨振宁(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

《万世师表——孔子》

青铜/70×76×cm

《彷徨·呐喊》

青铜/×cm×2

《庄子》

青铜/50×54×39cm

《孟子》

青铜/64×29×23cm

《韩非子》

青铜/66×43×27cm

《谢为山兄塑像杜诗第一首韵》

为我塑幽姿,妙手臻灵境;

狮山兀相对,池月印微影。

胸宽象纬近,心同壶冰冷;

留影对但丁,前事堪重省。

——饶宗颐(蜚声国际的国学大师、汉学家)

《哲学家梁漱溟》

青铜/×65×70cm

《周培源》

青铜/××cm

《国学大师——钱穆》

青铜/86×52×55cm

《伟大的友谊——马克思、恩格斯》

石膏/××cm

《马克思》

树脂/××cm

中国古代雕塑造像胥为仙佛造型,出自想象,面目必多雷同。即以全国南北之五百罗汉而论,造像者非不欲塑造不同面型,然而,脱离实际人物,想象究亦有限,其捉襟见肘之窘态在在可见。此等塑像虽不乏浑朴肃穆之气,恐尚不能称为真正艺术也。近代以来人物雕塑崛起,中国雕塑艺术遂进入一新境界矣。吴为山教授英年歧嶷,独辟蹊径,为时代塑像,为文化塑像,又为文化人系列造像。将文化精神溶入历史发展生生不息之长河中,扬中华之文化,开塑像之新天。

——季羡林(东方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教授)

《孔繁森》

青铜/×87×69cm

《聂耳》

树脂/××cm

《詹天佑》

树脂/××cm

《瞎子音乐家——阿炳》

青铜/×30×30cm

《雷锋》

青铜/×90×88cm

《延安窑洞对——毛泽东与黄炎培》

青铜/××cm

《焦裕禄》

青铜/80××58cm

吴为山先生的纪念性雕塑可谓惊心动魄、扣我心弦。特别见到他创作的《家破人亡》《逃难》《冤魂呐喊》的群雕,使拜谒者顿觉震撼。如以那组冷酷的高墙象征帷幕,将当时的人间浩劫展现在拜谒者眼前,仿佛又回到那悲惨世界。这里没有一点多余的笔墨,只是苦难同胞在野兽奴役下的恐惧悲号与死亡前的挣扎,展现了人类罕见的历史悲剧,是雕塑的史诗。

——吴良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兰西通讯院士、建筑大师、清华大学教授)

《勤工俭学纪念碑》

树脂/×

吴为山教授的艺术,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东方艺术家如何以具象艺术和现代视觉艺术的方式表现世界、表现人类,如何在泥土与青铜中铸就灵魂。为此,我想起了二十世纪意大利象征派雕塑家杰阿柯莫·曼祖(Gra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