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卢浮宫 >> 卢浮宫新闻 >> 正文 >> 正文

熊孩子毁坏艺术品,别再说他只是个孩子

来源:卢浮宫 时间:2023/2/23

一、熊孩子破坏艺术展

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上海玻璃博物馆展出了一件名为“天使在等待”的玻璃制品。

结果有2名男童直接进入展区,用力摇晃和拉扯这件艺术品。

孩子们的母亲就在一旁,不但不阻止,还一直在给他们拍照,直到孩子将玻璃翅膀扯烂,母亲才反应过来,让孩子走出护栏。

据报道,这件《天使在等待》的艺术品,是艺术家薛吕为女儿的诞生而创作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从创意到创作完成一共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却没想到刚展出,就遭到了这样的破坏。

经过后期检测,由于烧制时采用一体成型工艺,被损坏的局部没有办法修复,艺术家本人听到后,非常无奈和痛心。

最终,经过上海玻璃馆和薛吕本人的讨论,薛吕将这件破损的作品原样保存。

只是在折翼的翅膀边上,配上损坏时的监控视频,再改名叫做《折》,提醒大家文明看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家长喜欢带着孩子走进博物馆和美术馆,接受艺术熏陶,但有不少家长却忘记了在看展之前,教导孩子文明看展。

除了上述这样破坏艺术品的“熊孩子”行为,还有更多孩子无视艺术的神圣,在展馆内追逐打闹、大声喧哗,并没有认真感受艺术背后的深厚内涵。

在国外,有孩子闯祸后,工作人员指责家长时,家长却不反思,反而维护自家孩子,说:“他只是个孩子啊,谁让你们没有多做保护措施!”让很多人摇头。

有些是因为家长没有好好引导,但更多,是孩子在好奇看展时,提出的问题家长们解答不了,于是干脆放任他们玩性大发,这对于孩子的艺术启蒙来说,非常得不偿失。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引导老师,如果能在孩子对艺术有浓烈好奇时,能够适当加以引导,相信每个孩子都非常愿意遵守规矩,认真观赏画作。

有些父母可能会问,自己没有这样的艺术知识积累和讲解能力怎么办?

在艺术史学者弗朗索瓦丝芭布-高尔看来,其实给孩子讲艺术,不需要那么多条条框框和繁文缛节,甚至不需要像专家学者一样博学,我们一样能让孩子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

弗朗索瓦丝芭布-高尔(FranoiseBarbe-Gall),法国艺术史学者,卢浮宫学院当代艺术课程教师。曾在索邦大学与卢浮宫学院接受了完整的艺术史教育,于纽约大学巴黎校区、巴黎第三大学担任艺术史讲师,同时担任“如何欣赏画作协会”(CORETA)的长期管理者和讲师。

她多次受邀担任美国、俄罗斯、法国等诸多博物馆顾问,并在世界各地多所学校举办讲座。曾出版《如何看一幅画》《读懂印象派》等多部艺术教育相关书籍,被译为多种语言。

这本《如何给孩子讲艺术》是弗朗索瓦丝芭布-高尔献给家长的儿童艺术启蒙读本。

在书的前半部分,弗朗索瓦丝芭布-高尔为家长提供了63条建议,指导大人应该怎样具体为孩子讲解艺术,激发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和好奇;

书的后半部分,弗朗索瓦丝芭布-高尔精心挑选了29件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引导不同年龄的孩子从不同角度感受画作,从而深入了解画作背后的时代特征和影响。

除了正书,出版社还特别增加了“艺术家别册”,帮助读者更好领会这29位艺术家人生经历与艺术风格的关联。

“只有透过孩子的视角,才能开启孩子的艺术之眼。”

每个孩子对艺术都有旺盛的好奇心,只要通过合适正确的引导,每个孩子都可以在艺术殿堂里游玩,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趣味和审美价值。

文艺复兴、印象派、当代艺术,毕加索、透纳、康定斯基……这些看似高深的艺术词语,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具体应该怎么学习和讲解艺术?翻开这本《如何给孩子讲艺术》寻找答案吧。

二、怎样给孩子讲艺术

1.以孩子为中心

在弗朗索瓦丝芭布-高尔看来,给孩子传递知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你的所知作为起点,另一种是从孩子的所知开始。

所谓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给孩子讲艺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孩子为中心,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