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是中国北方的陶瓷之都,也是中国的日用陶瓷五大产地之一。
在陶瓷作品的基础上,诞生的“中国刻瓷”艺术,应该说是在山东的淄博。首创刻瓷这一工艺的,应该是淄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明文。
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淄博的刻瓷工艺突飞猛进,成为中国陶瓷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同时,在山东淄博的淄川区,也有一批制作陶瓷作品的大师和一种以刻瓷为职业的刻瓷大师,其中,最著名的有这5个人。
张明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年生于山东淄博。淄博刻瓷艺术创始奠基者。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现任中国陶协刻瓷文化研究会会长,山东陶协刻瓷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委,淄博市刻瓷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年,国务院授予为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奖。年授予全国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奖章。曾任原淄博瓷厂副总工艺美术师、艺术瓷厂厂长,现创办张明文工作室。年毕业于山东省工业干部学校工艺美术班。长于书画、造型,精于刻瓷艺术。四十多年艺术生涯,佳作蜚声国内外,享有中国刻瓷第一人的美誉。
李梓源,中国陶瓷大师,年4月生于山东淄博,年毕业于山东淄博陶瓷工业学校美术专业,毕业后供职于山东淄博瓷厂,师从著名画家李左泉先生,得李左泉先生教益良深,年晋升工艺美术师,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
李梓源的作品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自年获得省级奖四次,获得国家奖两次,先后参加了在美国、日本、香港、墨西哥、阿根廷、阿尔及利亚、加拿大、泰国、德国、瑞士等国家和地区的展览。年获得德国慕尼黑第34届手工艺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和最佳成就者称号,年获得巴伐利亚州州长奖金。
王一君,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政协常委,多次应邀创作国家外事国礼陶瓷艺术作品。
王一君的作品多次荣获全国金、银大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奖项,以及泰山文艺奖等奖项,并载入中国美术馆编纂的《天工开物——中国工艺美术作品集》,入选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馆、法国卢浮宫、英国珍宝博物馆等重要艺术展并被收藏。
刘永强,字鲁仲,号昆山居士。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刻瓷文化研究会研究员,淄博市刻瓷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20世纪90年代,刘永强就创作了著名的刻瓷作品《清明上河图》,一举惊讶世界的工艺美术界。
刘永强,勤奋好学,扎实工作,对陶瓷艺术孜孜追求。在继承传统陶瓷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作了大量中西结合、融汇古今的陶瓷艺术精品。历经30年的艰苦努力,刘永强的艺术创作水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先后有30多件作品在全国陶瓷创新评比中获金奖,近百件作品在全省陶瓷创新评比中获奖。
刘永强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杰出青年陶瓷艺术家,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轻工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被淄博市人民政府授予“淄博市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在《中国陶瓷百年史》中,刘永强的名字载入中国陶瓷百年史册,成为淄博刻瓷艺术界一位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丁邦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跟随著名陶瓷艺术大师朱一圭、张明文先生学习刻瓷艺术,得到中央美术学院原副院长侯一民教授的精心指导。后拜清末农工学堂刻瓷科首届学员,刻瓷艺术大师陈智光之子,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刻瓷传承人陈永昌先生为师。
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刻瓷文化研究会会员,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山东省首席技师。
年,刻瓷作品《毛泽东肖像》(直径mm)被北京毛主席纪念堂收藏;年,中国文联组联部和淄博市委、市政府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为丁邦海、黄玉双夫妇主办了刻瓷艺术展,参展作品《江泽民肖像》(直径mm)被中共中央办公厅收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