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卢浮宫 >> 卢浮宫优势 >> 正文 >> 正文

这一家族已经富到17代凭借着行医卖药发家

来源:卢浮宫 时间:2025/2/18
北京好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wangbawang.com/

文:二三

正如许多人所说,有的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比如看似“不务正业”却用了5亿赚到63亿的王思聪;“娃哈哈公主”宗馥莉、7次登顶中国女首富之位的杨惠妍等,像杨惠妍等人般,他们虽是“富二代”,但并没有“屈居”在父辈们的光环之下,而是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从而闯出了一片天地。

提起富三代时,不少人或许会想起被称为澳门赌王的何鸿燊;无锡荣氏家族的第三代传人荣智健等,和王思聪、宗馥莉、杨惠妍等“富二代”相比,除了何鸿燊之外,许多富三代的名气并没有那么高。

从古至今,“富不过三代”时常被人们提起,在不少人看来,能富到三代的家族已经很不容易,富到第四、五代,甚至是更多的家族,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毕竟富豪后代“败光”家业的消息已经有不少。不过,而今,打破“富不过三代”这一魔咒的家族已有不少,并且还有一个家族,已经富到了17代,这一家族就是苏州的贝氏家族。

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当许多家族企业发展到第三代时,基本就快消耗殆尽了。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在中国,也有一些富二代、富三代不但没有败光家业,还带领家族企业继续发扬光大的。

对于贝家你可能不太熟悉,但你应该听说过贝聿铭的名字。去年5月16日,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的贝聿铭老先生与世长辞,享年岁,一时间引发无数国人的哀思。

贝聿铭是贝家的第十五代,他是国内外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年生于广州,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的高中,是林语堂和宋子文的校友。毕业后,贝聿铭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深造。后来他去了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年,贝聿铭从纯粹的学术象牙塔步入真正的建筑领域,并以杰出的设计人才逐渐出现在美国建筑界。年,贝聿铭建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后来,贝聿铭被授予美国建筑学会金奖、法国建筑金奖、日本帝国奖、普利茨克奖等多个重要奖项,并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一位大师”。

贝聿铭的代表作包括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美国美术馆、肯尼迪图书馆、香山酒店、苏州博物馆、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等。他的名字几乎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建筑。从苏州到纽约,贝聿铭的生活不仅诠释了贝聿铭家在苏州的传承,也成为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

据公开资料,贝氏家族的祖先是浙江省金华地区兰溪县北兰堂,明朝中叶定居苏州,靠行医卖药发家。到清代乾隆时,贝氏已成为苏州四大富户之一。到近代,贝氏家族最为兴旺的支脉,要属第十三世孙贝理泰和贝润生。

贝润生有“画中之王”的美誉。他曾经花了80万银元买下苏州著名的花园——狮子林,并对其进行了整修。作为家族财产,他在花园里建了一个祠堂。女儿结婚后,他给了她“远东第一豪宅”的绿色房子作为嫁妆。这座绿色的房子是由匈牙利著名建筑师哈德克设计的。它有一个平方米的厨房,12个不同颜色的洗手间,甚至还有当时非常先进的自动电梯。因此,它也被称为“一百年不会过时”的建筑。

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贝润生开始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房屋和土地,后来成为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人物,在上海、苏州等地拥有房地产。到20世纪50年代,贝润生先生在上海拥有近套房子,总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

贝理泰出生于年,比贝润生大四岁。年,贝理泰在上海成立了一家商业储蓄银行,这是第一家能用一美元开户的银行。它为普通市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因此它的业务蒸蒸日上。此外,他还帮助陈光甫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性的。

贝理泰的大部分孙辈都在银行业工作。其中,最成功的是三子——贝祖诒,也就是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出生于年。从苏州的苏州大学毕业后,他加入了中国银行北京总部。后来,他被派往香港设立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此后,贝祖诒成为中国银行著名的总经理和央行行长。年,贝祖诒全家移居纽约。

贝聿铭有3个儿子——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都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行业,也算是子承父业。而到贝氏家族的第17代,贝聿铭的孙女OliviaPei也继承了家族的优良基因。她继承了家族传统,去了哈佛。但是很有主见的OliviaPei对国际关系学、历史学和国际贸易更感兴趣。

尽管贝聿铭的子孙现在住在纽约,但他们仍然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且一直在学习中国文化。作为富到17代的家族,贝氏家族不仅见证了自己家族发展的历程,也见证了中国的发展。

凭借着行医卖药发家,拥有近千套上海房子,后代都要去哈佛读书,这一家族已经富到了17代,且这一的家族也向人们证明了“留子以财,不若留子以才”之重要。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由大话企业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