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古埃及,你会想到什么?
那些神迹、宫殿、雕塑和文字,就像落日余晖下的胡夫大金字塔,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令后世着迷。
年9月,埃及考古学家在一处古埃及墓地发掘出了27具多年前的古棺,从未被打开过。上面文字线条保存完好,彩绘错综华丽、栩栩如生,在其周围还发现了其他制作精良、装饰多彩的文物。
一些棺材上装饰着五颜六色的华丽图案(BBC)
这一消息再次将人们的视线拉回到尼罗河流域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埃及文明。时至今日,古埃及文明仍然留下许多未解之谜,人类也没停止对古埃及文明的探索。
解开古埃及文明的密码可以通过哪些文物,请跟随下文一探究竟。
01
下图的雕像,在卢浮宫总是会吸引游人驻足。
书吏坐像卢浮宫(高0.53米)
这是年前的艺术品——《书吏坐像》,其人物的身份现今仍不可考。它的精美常常让人忽略它的“年纪”。
这座雕像,极具写实主义风格。仔细打量,书吏官腹部的赘肉,像极了当今久坐办公的都市白领。其手部、胳膊的轮廓线条也很符合真人比例,就连指甲都能清晰可见。最令人赞叹的是,书吏的双眼是用水晶石做的,看上去不仅逼真,而且炯炯有神。驻足观看,仿佛一眼就穿越回几千年前的尼罗河畔……年前的人类制作的艺术品,做到如此精美程度,让人惊叹。
“书吏”在古埃及具有特殊身份,代表着阅读、书写文字的阶级。在古埃及掌握文字的人不多,相关研究表明不超过总人口的1%,通常世袭,其中一部分是官吏,因此备受推崇。在卢浮宫中就藏有一座这类雕塑,它的人物原型是法老雷吉德夫的儿子——王子赛特卡,它也如《书吏坐像》一般,盘着双腿做书写状。而这两座雕像扮演的书记官,书写的正是象形文字。
02
文字是直通文明的核心钥匙,象形文字之所以被称为“象形”,就在于其运用图画的形式表达想法。看上去好似容易理解,但是拼凑在一起,其发音规则、语法结构,因缺乏传承,我们一无所知。
公元前30年,伴随着罗马帝国的入侵,古埃及文明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现今已找不到相关的语系。直到年罗塞塔石碑出土,人们才开始理解这种“花里胡哨”的图形文字。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是人类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文字的出现,通常标志着人类从“口耳相传”阶段迈入了更为高级的文明状态。
罗塞塔石碑的碑文记录了当时的国王、年仅13岁的托勒密五世加冕后的政治成就。
罗塞塔石碑大英博物馆(高.4cm,宽72.3cm,厚27.9cm,约Kg重)
石碑中的法令最后规定,要用埃及象形文字(圣书体)、平民间流通的埃及文字,以及希腊语三种语言将这些丰功伟绩雕刻在石头上。
通过古希腊文对照翻译象形文字,学者商博良成功破译了象形文字,并理解了它除了具有表型,还具有表音的功能。他还发现在古埃及君王的名字外面,都会画一个圈,由此破解了多个埃及国王的名字,包括著名的“托勒密五世”。
象形文字截图(来源于“C叔聊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