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笑上一代中老年妇女庸俗,我曾经是不遗余力的。可不是嘛,她们在广场舞队伍里整齐划一,她们在拼多多买同款丝巾,她们在旅游景点刷着红漆的大石头前合影。
今年元旦,我杭州的表哥买了新屋搬家,邀请我爸妈去吃喜宴。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我自告奋勇地对魏女士(我妈)说,我回来带你们去,顺便旅游几天。
等到我爸妈拉着我兴致勃勃地,在刻着“杭州西湖”红字的大石头前拍照,指挥吕同学要“把景点名字照全”,我忍不住哈哈大笑。
然后陪魏女士去买丝巾。
她先是挑了一款湖蓝色的,上面点缀着我看不懂的花纹,一边问“这个颜色对我来说是不是太年轻了”,一边渴望着被肯定和赞美。
直到看到我果断地给我婆婆挑了一款紫色的丝巾,魏女士开始疑惑了,故事的结局是她纠结了半天之后,对店员摆摆手说,拿两条这个紫色的吧。
俗,真的太俗了。可是全程我竟然无比开心,那种开心是什么呢?
我看《自在人间》一书里的片段,有一次黄觉和周迅还有陈坤三家人去山里的寺庙住了一天。后来所有人一起拍照留影,有老人,小孩,大家站在一起微笑。黄觉回忆说,“当时我就觉得老去真好,突然间享受那种团圆的感觉——以前很唾弃的传统价值观的东西。”
我忽然就明白了,就是曾经很抗拒的那种世俗庸常,我现在都接受了,不是勉为其难地忍受,而是真的从中感受到快乐。
再也不敢嘲笑中老年妇女庸俗了,谁能想到,有天我也变得一样一样。
我曾经是个叛逆的文艺女青年,对大众流行的一切嗤之以鼻。却在30岁之后这两年,我神经病一样喜欢上LV的老花包,会跑去美容院打水光针,会让老公给我买玫瑰花,公仔娃娃和Tiffany的项链——这些曾经是我多么鄙夷的,俗不可耐的事情啊。
前几年在大理双廊,我跟另一个文艺女青年,拖着行李箱在坑坑洼洼的山路里跋涉了半天,就为了住到那家,有一排白色长桌椅的客栈。那个洱海边的客栈太火了,姑娘们排着队在长桌前留念,那样的经典照片出现在了后来云南旅行的广告文案里。
在巴黎的卢浮宫,蒙娜丽莎被三层厚厚的玻璃罩罩着,我也要和大多数人一样,努力穿过黑压压的人群,挤到防护栏边上跟蒙娜丽莎合个影,这是我曾经多么鄙视的“没文化”的行为啊。
以前我特讨厌做饭。觉得一个女人沾上厨房,身上就会有一股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油腻味。现在我好喜欢看食谱,在饭店里吃到特别的食物,会研究是怎么做的;过去我去一家餐厅,看重的是环境和格调,现在只在乎好不好吃。
还有就是对家庭的态度。以前我只有离家公里才能自由呼吸,年我推掉了一些北京的工作,在淮南和大庆都分别待满了40天陪父母,没有赚太多钱,看着同行走得更快更远,我也真的不嫉妒。
两边的父母虽然都只有五六十岁,可我真的想从现在开始,每年多抽一些时间陪他们,跟着他们去和亲戚朋友应酬,我也不觉得烦躁了,听听乡野八卦也别是一番风味。
明天就要返京了。
魏女士一如往常,给我们车的后备箱塞满了大包小包,这一次,我没有觉得是负担,也没笑话她“这些东西哪里买不到啊”,我都笑嘻嘻地收下了。
今年我明白了一件重要的事:活得平静快乐和自在才是真的,别的都是假的。
管他俗不俗呢,本姑娘开心就好。
文:李娜yuer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