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是始于十四世纪初终止于十六世纪中叶的一项文化艺术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全面的,包含政治思想、文化与艺术等。在那段时间里,意大利无疑是文艺复兴的中心,是皇冠上的钻石与明珠。
高卢地区,也就是如今的法国,曾是罗马帝国时期落后的边疆行省,它的处境也就比游离于欧洲大陆的英国要好一些。时光流逝,到了文艺复兴开始的那个时间,法国已变成欧洲大陆一个具有一定文明程度的国家。十四世纪既是文艺复兴开始的世纪也是欧洲大陆各主要国家进行统一联合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以及随后的十五世纪,欧洲各主要国家最经常的行为便是战争。
英法百年战争经历漫长的英法百年战争,法国最终统一了整个法兰西成为了当时欧洲大陆君主专制的强国。在法国人与英国人的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百年战争中击败英国后的法王变得不可一世,开始打起了意大利的主意。
在十四世纪后半叶到十五世纪的中叶,法国与意大利基本上是处于战争状态,当然是法国进攻意大利防守。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前两任法王查理八世与路易十二就一直在进攻意大利。就思想文化以及艺术上,作为罗马帝国的中心区域以及漫长中世纪后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无疑具有当时欧洲大陆最高的文明。随着法国军队(被百年战争训练出来装备精良)在意大利土地上的攻城掠地,意大利的文化艺术就不知不觉被带到了法国,逐渐培育起了法国的思想文化及艺术。
若说查理八世与路易十二还是满脑子政治、土地与军事的君主的话,那么随后的弗朗索瓦一世则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影响已经变得不那么一样了。弗朗索瓦一世后来成为法国历史最受爱戴的国王之一便是明证。
为后世所闻名的文艺复兴三杰正好与弗朗索瓦一世在世的时间重叠。这就为那位热爱文艺的弗朗索瓦一世把自己变为文艺青年埋下了伏笔。
文艺复兴三杰里达芬奇最大,他大米开朗基罗二十岁,大拉斐尔三十岁。然而在意大利,尤其是在教皇的教廷里,他们受重视的程度恰好倒过来。三杰中达芬奇最不受罗马教廷的喜欢倒不是因为他的艺术不行,就绘画而言,他是三杰中技艺最为高超的,甚至我们认为拉斐尔是达芬奇的学生亦是可以的。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达芬奇不受教廷的喜欢是在于他太过于我行我素。比如他画壁画也用他画布面油画的办法,虽然明知这样的结果就是壁画不可能保存长久。他为教廷所画的壁画《最后的晚餐》便是这样。在完画没多久,就要进行重新整修补画。为此还有许多崇拜达芬奇的后世大师来完成这些没完没了的修补工作。尽管如此,从艺术上,《最后的晚餐》无疑是罗马教廷里最为璀璨的壁画之一。
在文艺复兴的那个年代,画家并非像如今的画家一样可以先行画出画再来卖,那时的画家要想画画非得有像教廷这样的甲方不可。因而达芬奇自然就捞不到什么工作可做了。
也就是在达芬奇颓丧的时刻,文艺青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来找达芬奇了。他请求达芬奇到法国来,尽管法国与意大利在彼时还是敌对国。最开初,达芬奇还是犹豫的,毕竟这可是叛国。然而,达芬奇最终还是熬不过经济上的贫困与法王盛情的邀请,他终于离开了自己的祖国意大利并再也没有回去。
有一幅画可以说陪伴了达芬奇一生,那就是如今我们如雷贯耳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达芬奇把这幅画随身带着,走到哪里都带着。当然他带着的目的可不仅仅只是欣赏,时不时的他还会在画上画上几笔,用他那著名的晕染法。拉斐尔后来画出的许多名画用的就是达芬奇的这个技法。
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达芬奇日积月累的在蒙娜丽莎的脸上晕染的结果就是后来有科学家研究发现,蒙娜丽莎的微笑里绘画的质量甚至超过了照片的质量。
安格尔《达芬奇之死》年年,达芬奇死在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怀里。他的那幅画蒙娜丽莎的微笑留给了一直陪伴在他左右最亲密(秘密哦)的男弟子沙莱。达芬奇死后没多久,沙莱就把画卖给了弗朗索瓦一世。至此,《蒙娜丽莎的微笑》就成为了法王的私人财产。
《施洗者圣约翰》沙莱是原型时光如白马过隙,后来法王的卢浮宫以及他所有的画所有的财产都变成了所有法国人的财产,当一切都如过眼云烟时,法国人便把与他们最受爱戴的法王紧密联系一起的达芬奇的名画看作了法国的国宝,因而也就成了后来的卢浮宫的镇馆之宝。
说到这里我们还要说一个题外话。大抵也正是因为《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为了法国艺术宫卢浮宫的镇馆之宝,也让后来的法国艺术家对于新古典主义的学院派产生了抵触心理,因为无论是蒙娜丽莎的微笑还是学院派的规则俱来自于文艺复兴,背后的国家则是意大利。这大概也是天生傲气的法国本土派的画家对于学院派特别看不起的原因吧,即便这样会让他们贫穷落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