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卢浮宫 >> 卢浮宫图片 >> 正文 >> 正文

读书旅行的意义

来源:卢浮宫 时间:2025/3/26
中医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国庆假期,先后读完了《达芬奇迷码》以及《西方美术史话》两本书,掩卷后不禁感叹:二零一四年去卢浮宫参观之前,为什么没有读过这两本书呢?真是太可惜了。

记得那天,从艾菲尓铁塔下来以后,我们达乘公交车前往卢浮宫,距离不算远,沿着塞纳河东行四个站就到了。当时我只知道:卢浮宫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里面收藏了许多人类艺术史上的瑰宝,是巴黎旅游的打卡圣地。

卢浮宫里有三件宝贝是必看的:首先自然是达芬奇的画作《蒙娜丽莎》了,叧外两件也很出名,分别是《断臂维纳斯》以及《胜利女神》雕像。

由于卢浮宫面积不算小(占地公顷、约30个足球场),这三件宝贝又分别在不同的展室,我们需要赶时间,于是一路小跑,凭着参观路标以及蹩脚的英文询问,好容易找到了目的地,在摩肩接踵的状况下拍了几张朋友圈"炫”照就算完成任务了。

而对于这几件宝贝的艺术审美、文化背景还有历史延革什么的,刘老师懵懵懂懂的,所以留下的印象也不深。

我只记得,那幅最有名的《蒙娜丽莎》,用厚厚的防弹玻璃隔着,尺寸约两张A3纸大小,不如想象中那么"惊世骇俗”,与故宫里的《清明上河图》相比,略显单调、朴素及安静了,怎么也看不出这幅画价值连城的亮点(刘老师真的是外行啊,哈哈)。

相反,旁边的老外在看这幅画时,显得神色凝重、沉浸专注和小心翼翼,即便讨论也低声细语,生怕打扰旁人的学习和思考。他们中有很多人一整天就只观摩这一件作品。

2个小时以后,我们稀里糊涂地离开了这座珍藏无数人类艺术珍品的殿堂,并没有恋恋不舍的感觉,唯一的印象也只是觉得入口处的"玻璃金字塔”的设计非常有趣,在那儿竟然留了好多影。

以上经历让我不由得想起一个段子:没文化的人,即便看到美景,最多也就由衷地发自肺腑地大喊:“贼美了!”;而有文化的人看到美景则会顺口呤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读书与否,旅行的感受和乐趣完全不相同,产生的意义和价值肯定不一样,留下的回忆和情感也必然有差别。

假如是今天,我再去卢浮宫,我至少知道达芬奇不仅仅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他还可能是神秘宗教组织郇山隐修会的大师;同时,我还能大致判断卢浮宫建筑的风格是属于哥特式还是巴洛克式;并且,讲解员如果提到波提切利、提香和莫奈,我不会感到陌生,我清楚他们分别是佛罗伦萨画派、威尼斯画派以及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

更重要的,我还能按照《达芬奇密码》中的提示,去寻找《最后的晚餐》中隐藏的玄机。这将会是怎样一趟有奇妙乐趣体验的旅程呢?

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身体和心灵的最终归宿,旅行和读书是不可或缺的方式,"要么身体在路上,要么心灵在路上”。我们通过品读不同人的经历,与他人对话,反观自身;通过游走他乡,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更多的理解差异。当你持续践行下去,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生活不是我们活着的日子,而是我们爱着的日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