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师致敬!!!
贝聿铭,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化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设计,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动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也荣获了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年法国建筑学金奖,年日本帝赏奖,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将,及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
他的理念是要让光去设计,让建筑有生命。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
“如果不了解所设计的东西,你根本无法保护你的设计”
--年普利策建筑奖获得者贝聿铭
年建成的卢浮宫扩建工程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重要作品。贝氏将扩建的部分放置在卢浮宫地下,避开了场地狭窄的困难和新旧建筑矛盾的冲突。卢浮宫的扩建工程入口设计为一个边长35米、高21.6米的玻璃金字塔。
玻璃金字塔是新卢浮宫美术馆的大门,人们可藉电扶梯从广场到达拿破仑厅,人们不必购票就可以享受这阳光饱满的大空间,令人不禁想到贝氏所有美术馆中具雕塑性格的楼梯,不过这次他没有再用混凝土,而是选用更“科技性”的建材。看似十分单纯的不锈钢楼梯,其实大不简单,没有支柱,全以楼梯本身的螺旋形特性来支撑,而且楼梯高度达29英尺,高度的考验相当惊人。
玻璃金字塔周围是另一方正的大水池,水池转了45度,在西侧的三角被取消,留出空地作为入口广场,以三个角对向建筑,构成三个三角形的小水池,这三个紧邻金字塔的三角形水池池面如明镜般,当云淡天晴的时节,玻璃金字塔映池中与环境相结合,又增加了建筑的中一向度而丰富了景观,在转向的方正水池的角隅,紧邻着另外四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水池,构成另一个正方形,与金字塔、建筑物平行,每个三角水池有巨柱喷泉,像是硕大的水晶柱烘托着晶莹的玻璃金字塔,贝氏将建筑与景观完整地合成为一体。
在拿破仑大厅仰视片钻石状的玻璃,因为室内外光线之亮度的差异,玻璃几乎视而不见,确实做到了贝氏追求的目标,更可贵的是能从地下室体会户外,欣赏卢浮宫优雅的建筑,让内外相边接,着实创造了划时代性的室内空间设计。
贝氏设计玻璃金字塔时,早已考虑到都市空间在夜晚时所扮演的地位,贝氏希望拿破仑广场白天是人群集聚之地,玻璃金字塔有“桥”的功能,将来自各方的人“引渡”到不同的三个殿翼,夜晚,玻璃金字塔在灯光照耀下,成为都市焦点,吸引人们来到广场,让美术馆的生命从白天沿续到夜晚,让公共空间更能充分得以运用,也更生动。
近期,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将年AIA25周年建筑奖授予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卢浮宫金字塔。AIA对它的评价是“是与艾菲尔铁塔齐名的法国最知名的建筑地标。”
AIA设立的25周年建筑奖每年颁发一次,授予那些“历经25-35年时间验证的卓越建筑。”
展品标签《萨莫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雕像,法语名称:VictoiredeSamothrace约公元前年萨莫色雷斯岛,爱琴海东北部的小岛,希腊小亚细亚地区或罗德岛,希腊战船船身以拉尔多斯村的灰色大理石制成;女神雕像以帕洛斯岛(Paros)的大理石制成雕像胸部、手臂及双翼分别单独雕刻高:3.28米查尔斯?尚帕佐(CharlesChampoiseau)于年和年的考古远征中发现Ma德农馆底层VictoryofSamothracestaircaseEscalierDaru德国历史博物馆(德文:DeutschesHistorischesMuseum,缩写:DHM)坐落于柏林市区,由建筑师贝聿铭设计,深受德国人的喜爱。这座建筑将传统与现代进行了良好的结合,既有历史和文化符号,又运用现代的工业材料,既古典又现代,充满文化气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