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大同不多的了解,建立在一部纪录片上。年的台湾金马奖,郭富城和林嘉欣将最佳纪录片的奖项颁给了一部叫《中国市长》的纪录片,这部片子讲的就是大同。一座拼尽全力试图寻求复兴之路的城市。
在任期有限的情况下,你面临的情况是这样的:城市基础设施极为落后,支柱产业给城市带来严重污染诟病已久且已经难以为继,经济面临巨大瓶颈前景一片黯淡,你是市长,你会选择如何做?
文化牌、转型路、特色城三位一体是这位市长的计划,大同的煤挖了上千年已接近枯竭,能替代煤炭的能源又早就俯拾皆是,在他看来,大同的出路只有一条:成为文化名城。年上任时,他雄心勃勃大刀阔斧,要重建一座有高大城墙的古城,要推倒大部分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城墙;除了对城墙内的古建筑进行保护,其他大部分民宅、违建都要推平,拆迁涉及大同30%的人口50万人。
轰轰烈烈的工程进行到了一半,年,市长调离,一切戛然而止。在他的5年任期里,他像一名全科大夫,诊断、开方、抓药,甚至是截肢、器官移植。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中国许多城市都在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中大兴土木,从乡村的中国变为城市的中国,我们亲眼目睹了太多的“新城“拔地而起。但没有一座城市像大同这样,将中国城市发展的一切问题都汇聚于此,它是一座内容极为丰富的城市标本。
对于将要去大同旅游的人而言,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看点,那些和你的家乡发展似曾相识的场景,你曾有的疑惑或遗憾,骄傲与不满,也许都能在这座城市感受到。
去城市旅游,我们还可以观察得更深一些。我们也要把目光投到继任者身上,在我看来,大同在经历了一次重大手术后的“术后问题”同样也值得“观摩”。在最近的这5年,文化旅游内容的搭建,城市服务能力的提升,比起前一个5年大刀阔斧构建城市框架来,当然没有那么直观,也不太容易被感知到。但旅游城市的打造,就是一点一滴的进步所堆砌。比如大同餐饮和酒店业的服务能力与水平,比北京很多同行都要好;比如连续不断的旅游季活动,今年6月到9月,近三个月就办了70多场活动,涉及文化、艺术、旅游、体育、宗教等多领域。
城墙修复前
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在大同,能获得一些启示。但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克服一些偏见和自以为是,现在的大同,是一座被严重误解的城市。
“你不是大同人吗,为啥这么白?这不科学啊!”去年坐火车去武汉,邻座几个人聊了起来,其中一人这样问另一人。我相信,被问的人,脑子里一定有无数草泥马奔腾而过。煤都,一定要每个人满面灰尘、乌漆抹黑?
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人眼中,大同就是个建立在煤矿上的重工业城市,“大同=煤都=脏乱差=空气糟糕”。
一周前,我第一次去大同,深入走访了几个地方,印象是颠覆性的。如果要用一个词儿形容大同的空气,一定非“清冽”不可。早上起床,把窗户打开,空气清新;到了晚上,抬头就是明月当空,星辰闪耀,若是在市郊,星座、银河都清晰可见。
以前的大同确实空气质量糟糕,但从年开始,大同的空气质量在山西省内排名基本稳居第一,年之后,大同每年环境空气达标天数都在天以上。只有北京有严重雾霾时,大同才会受到一些影响。
明明已经大变样了,却依然被误解。主要原因还是核心的煤炭资源太突出,产业定位非常鲜明,过去年,大同挖煤没有停止过,过去60年,大同向全国源源不断的输送煤炭达20亿吨,A股两大知名反向指标股(大同煤业、大秦铁路)都与这座城市有关。因为煤炭一枝独秀,相当长的时间里,煤成了大同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符号,强大的旅游资源被长期忽视。但时代发展至今,那已经是一个落后的产业形态,对城市的支撑已经弊大于利。
如何复兴?这就像问今天吃什么,你得知道冰箱里都有哪些菜?城市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方向,也一定程度的构成了人们为何去大同的理由。
郭德纲曾经在一个聊斋故事里用大同口音说道:“这是大同,是天底下最好的地方,人家都说,上有天堂,下有大同。”大同的历史非常悠久,有两千多年,建国以后是山西第二大城市,年,大同与北京、南京等另外23座城市共同入选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年,国务院批准大同市为全国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一同入围的,还有大连、重庆、青岛等。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里大部分都是建过都的,比如北京、西安、南京,大同作为都城,曾经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北魏时期留下的遗产,在全国本就极少,到目前为止,大同是集大成者。
三国西晋之后,整个中华历史是没消停的五花八门的乱,西北五胡之乱揭开了这个大乱世的序幕,以汉人为主体的东晋等政权在长江以南乱,以北方少数民族为主体的胡人政权在长江以北乱。政权的更迭绝对是中华历史之最,刚立国就被灭国、刚称王就被诛九族的情况比比皆是。拉锯了多年,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北方政权出现了:北魏,这是鲜卑族在中国最强盛的时代。
鲜卑族开国皇帝拓跋珪在建国12年后,迁都到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大同,这座城市最灿烂辉煌的时期开始了。大同经历了北魏的六朝皇帝,因此现在的大同被称为六朝古都。整个北魏时期,是佛教兴盛的开始。当时的主政者苦于多年的战火不断,希望稳定民心,佛教“空”“无”的思想便顺理成章的得到了宣扬
前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遍览世界名胜,颇为感慨地说,全世界有两处名胜令他震惊,一是巴黎的卢浮宫,二就是大同的云冈石窟。
公元年,北魏第五个皇帝文成帝为了完成令佛教永世流传同时彰显皇权的梦想,下令开凿云冈石窟,这是中国史上最早的皇家石窟。他在位的时候推行和平外交,与南朝刘宋、北方各国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互通商贾,文化的交流空前繁荣。后来孝文帝接棒也是如此,所以,从云冈石窟现存绵延1公里的个窟龛余尊造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保留至今丰富生动的多年前中外不同文化融合的印痕。
从石窟群里佛教以及建筑、服饰、装饰纹样、音乐舞蹈等各种题材的梵相雕刻中国,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古老的中华文化与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乃至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在这里交汇、交融。
比如石窟中的装饰纹样,多数为佛教东传和通过商旅交通途径由异域传入的植物纹样,这种装饰花纹甚至延续传承至唐宋及以后;第九窟,我们可以看到欧洲艾奥尼柱头;第39窟中央的五层方塔的造像,是中国传统的木构庙堂建筑与印度“支提式”石窟相融合的产物;在被称为“音乐窟”的云冈石窟第12窟,既有汉魏旧乐琴、筝、笙之类,也有印度和波斯的箜篌、琵琶,在舞蹈的雕刻则中荟萃了中原传统乐舞、鲜卑本族乐舞、西域乐舞、西凉乐舞及高丽乐舞。
如果要给大同上千年历史找到一个关键词,“融合“,是最恰当不过了,我建议大家去到大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