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
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
5月16日去世,享年岁
来源:央视新闻微博截图
贝聿铭和故乡苏州
有着难以割舍的情谊
今日,为贝老送别!
回顾这位伟大建筑师一生成就
吴中贝氏:曾经的名门望族
“我来自中国苏州。”当在国外被问及是哪里人时,贝聿铭总是这样自信地回答。
贝聿铭先生年出生于中国广州,十岁之后,他走进自己的故乡苏州。
他的祖辈是吴中的名门望族,在清朝时,贝慕庭为吴中巨富,与戈、毛、毕姓人家合称为当时的“苏州四富”。
贝祖贻右一
颜料大王贝润生是贝聿铭的叔祖;其祖父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父亲贝祖贻则是中国银行的行长。
作为在苏州发展了约六百年的望族,贝家拥有苏州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狮子林。
贝聿铭在狮子林
贝聿铭少时与堂兄弟们在狮子林中玩耍,假山中的山洞、石桥、池塘和瀑布给了他无穷的快乐与幻想。
在苏州的三个夏天,让贝聿铭先生铭记一生。
园林中的生活让贝聿铭意识到:人以创意为自然添色,自然也激发人的创作灵感。这个理念成为他设计生涯的原点。
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对建筑、对光影独特的感知,也使得他后来许多作品中对光影的成熟运用,令人叹为观止。
贝聿铭:苏博是我的小女儿
贝老有很多蜚声国际的建筑设计,比如卢浮宫,尤其是其中的玻璃金字塔,世人盛赞这是“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再比如,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以几何图形和三角构成的建筑,成为他建筑作品中,一个非常经典的成功案例。
以及非常著名的香山饭店,曾在中国建筑界掀起“中国传统建筑如何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大讨论。
再如香港地标中银大厦,它形如竹子,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
但贝老一直还惦念着苏州,在87岁时他选择把“苏州博物馆”作为它的收山之作。
在苏博的设计里,贝老将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到室内。
他用材创新,让极简线条的几何造型,勾勒出传统园林的飞檐翘角,用一池湖水描绘出远山青黛。
“我最感兴趣的,一直是公共项目,而我认为最好的公共项目就是博物馆,因为它是一切事物的总结。”贝聿铭曾这样表达他对博物馆的偏爱。
贝老先生曾说,“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设比我在国外搞其它建筑设计要难得多。”苏博对他来说,更像是一个有生命的小女儿,令人惦念,怜爱。
最想念的是苏州的鸡头米
贝老一直心系着苏州,在他百岁生日来临之际,苏州美术馆曾举办“贝聿铭文献展”。
展览从家源、治学、建树、荣誉、祖国、回家六个部分,展出百岁贝老一生的成就。
当时,贝老先生的侄子,贝念祺也从美国赶到了苏州。
他说,伯伯身体很好,因为年事已高已经很少旅行,因此也无法再回家乡。“上了年纪之后,他更加怀念小时候在苏州的故事。”
贝念祺说,他最遗憾的是,在美国吃不到正宗的苏帮菜,尤其是鸡头米。
这位老人一生的故事,数不尽道不完。曾有人这样评价贝老:“贝聿铭是一个难得的跨文化样本,他从东方和西方两种截然的文化土壤中汲取了精华,又游刃有余地在两个世界里穿越。”
在他的家乡苏州,这里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假山怪石,甚至于时令美食,如此种种都浸润在贝老先生的生命里,成为一种执念,如野草般生长。
苏州这座历史古城,孕育了贝聿铭这样一位建筑史上的一代大师;而他又牢牢将自己的根扎进苏州,用自己的才华点缀这座美丽的城市。
苏州人贝聿铭,一路走好!
来源:苏州发布
精彩推荐合作-名城君ID:mc-贝老一路走好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