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我们面对的问题是:怎样获得看世界的新角度。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换个角度思考,我们就能达成共识了;换个角度来说,我就能说服他了;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了。
但问题是,换个角度很难啊,怎么才能换个角度思考呢?发现一个事物的新角度,这是一种天赋吗?能够灵活地切换思考角度,这个能力很难,但其实可以训练。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向一个群体取经,就是画家。你看,同样的世界,在梵高的画中,在莫奈的画中,在毕加索的作品中,是截然不同的。
画家面对世界的审美能力,并不是只在画室里有用。你看,同样布置一个展位,有的公司非常的吸睛提气,有的公司就淹没在会场;同样做一个PPT,有的人就是能做得很好看,有的人做出来就杂乱无章;同样去买窗帘,有人看十分钟,就能挑出最适合家里的窗帘,有的人却两眼一晕,直接放弃。
画家们之所以能发现不同的新视角,一方面取决于他们对世界和艺术的理解,但另一方面,也是来自于绘画这门技艺背后的独特训练方法。
这节课,我们讨论的案例,来自青年油画家仝紫云,他也是得到高研院第0期的校友。年,他的作品「室内的风景和窗外的风景」获得中国金陵百家画展金奖,他还受邀到法国卢浮宫做展出。他的很多作品也同时被江苏省美术馆、中国美院油画系收藏。待会儿,仝紫云就会告诉你,他是怎么获得新视角去创作作品的。
仝紫云「室内的风景和窗外的风景」
这节课由仝紫云与得到高研院研究员柳昊共同研发,由徐惟杰来给你转述。
好,我们开始。
屏蔽左脑,释放右脑
同样是画画,一个经过专业训练的画家跟普通人做起来有什么区别?
你可能会说,画家比普通人更能感受到画面的细节、色彩,也能抓住形状、构图,等等。这当然没错,但这些都不是两者之间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区别。
一个画家在绘画的时候,他首先会屏蔽左脑,释放右脑。
这是什么意思?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大脑思维分为两种:左脑思维和右脑思维。
左脑是词汇性和理性大脑,可以把复杂的事物简化成符号。而右脑则是非词汇性和直觉性大脑,它用图案与图像进行思维,它无法进行简化。简单点来理解,左脑思维让我们会处理符号,而右脑思维则让我们会处理图像。
那画画之前,为什么要屏蔽左脑,激活右脑呢?
这左右大脑之间的关系可并不是各安其事,井水不犯河水。画画的时候,左脑就会用自己擅长的符号系统干扰右脑去处理图像。这是因为从小时候起,我们就开始形成并牢记这些符号,这些符号也主导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符号限制了我们的视觉。
比如,要画一个眼睛,我们都会很自然地先画一个小圆圈,再画一下这个小圆圈被两条弯曲的线条套住,这样画完就是眼睛了。可是,这只是我们所熟悉的代表眼睛的符号。它离真实的复杂的眼睛差得很远。
再比如说,要画一个苹果,你可能马上就会画出一个乔布斯的苹果符号。但实际上,它也只是一个左脑认为的苹果的符号,它离具体的真实的苹果差得很远。
所以,对很多画家来说,他们专业训练第一步,其实不是技法口诀,而是这件事:屏蔽左脑,让右脑尽情地感受。这是为了避免左脑符号系统的干扰,让右脑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