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卢浮宫 >> 卢浮宫发展 >> 正文 >> 正文

这个家族靠行医卖药发家,在上海拥有近千套

来源:卢浮宫 时间:2023/11/6
北京知名扁平疣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629850.html

“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已是老生常谈,很多人觉得,一个家境贫寒的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也有摆脱困窘的可能,穷不会穷过三代;对于富豪而言同样如此,一个家族再富有,子孙后代也不一定能有祖辈的头脑,家业终究会败光,不会富过三代。

如今,富二代“败光”家业的事例已不在少数,比如4年“毁掉”父亲辛苦经营多年公司的罗煜竑、10年“败光”亿家业的李兆会等,不少富豪为了“保住家业”,培养自己的后代绞尽脑汁。

当然,未屈居于父辈光环的富二代也有不少,比如接手碧桂园后成为中国最年轻女首富的杨惠妍、用5亿赚到63亿的王思聪、“娃哈哈公主”宗馥莉、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刘畅等,他们凭借自己的实力闯出了一片天地。

在富三代中,同样有冲破父辈光环“束缚”的富豪,比如荣氏家族的荣智健、澳门赌王何鸿燊、全球华人十大富豪之一的郑裕彤的孙子郑志刚等。不过,相较于富二代而言,富三代中,除了澳门赌王何鸿燊外,多数人的名气比杨惠妍、王思聪等富二代要低一些。到了富三代的后代,为人熟知的更是少之又少。

很多人称,这正是应了“富不过三代”这句话,一个家族可以富到三代,已经算是“祖上积德”了,很多孩子在被富养之后就容易好吃懒做,花钱大手大脚,富四代、富五代几乎不会存在。不过,富过四代的家族虽然较少,但也并非不存在。我国就有一个家族,不但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还富到了17代,它就是苏州的贝氏家族。

提起贝氏家族,很多人可能没有什么印象,但多数人却都知道“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其实,贝聿铭就是贝氏家族的第15代传人。

贝聿铭年出生于广东广州,读完高中后,他便到美国留学。从哈佛大学毕业后,贝聿铭几乎将全部心思用在建筑之上,他所创作出的很多作品都闻名于世界,比如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苏州博物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香港中银大厦等。

贝聿铭不仅在建筑界曾获得无数奖项,还凭借超高的建筑造诣延续了贝氏家族的“富豪之路。”

其实,贝氏家族最早发家时,是靠行医卖药逐渐发展起来的。早在明中叶,贝氏家族就生活在苏州一带,清代时,贝氏家族依靠行医卖药就成为了苏州四大家族之一。

20世纪20年代时,贝氏家族的13代传人贝润生热衷于房地产行业,曾以高价将苏州狮子林买下并修缮,到了40—50年代时,贝润生已经在上海拥有将近千套房子。

在这样的家世下,贝聿铭的孩子同样不会太差,他的儿子和他一样,在建筑领域都有了不小成就,而他的孙女也非常有实力,已经遵循家族的传统,进入了哈佛读书。

对于企业家而言,“以产遗子孙,未若以才遗子孙”,贝氏家族依靠行医卖药发家,专注于对子孙后代的教育发展,如今已经富到了17代,无疑值得很多富豪学习。

其实,为了使子孙能有所成就费尽心思的企业家也不在少数。比如身家亿之多的许世勋为了培养儿子,分配家产时每月只给儿子万生活费;碧桂园的创始人杨国强为了培养杨惠妍,从她十几岁时就带她参加公司会议、香港首富李嘉诚也曾用30年的时间培养儿子李泽钜等。

由此可见,一个家族若想长久发展,不在于留给子孙多少资产,有时候精神上的食粮更为重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