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卢浮宫 >> 卢浮宫发展 >> 正文 >> 正文

家乡情,永不忘这些江苏印记,影响贝聿铭

来源:卢浮宫 时间:2023/10/26
北京治疗荨麻疹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119257.html

交汇点讯当地时间5月16日,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在美国逝世,享年岁。

交汇点记者梳理发现,投身建筑事业70多年来,贝聿铭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尽管在海外多年,但每当有人问起他是哪里人,祖籍苏州的他总会说自己是苏州人。不仅如此,晚年的他还在苏州这块他深爱的故土上,留下了苏州博物馆这个“最亲爱的小女儿”。

每每被问及哪里人,他总说“我来自中国苏州”

“我来自中国苏州。”每当在国外被问及是哪里人时,贝聿铭总是这样自信地回答。

年4月26日,贝聿铭出生在广东,其祖上贝家是吴中的名门望族。贝家族人中人才辈出:清朝中期的贝慕庭为吴中巨富,与戈、毛、毕姓人家合称为当时的“苏州四富”;颜料大王贝润生是贝聿铭的叔祖;其祖父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父亲贝祖诒则是中国银行的行长。

青少年时期的贝聿铭在苏州和上海居住,18岁即离开故土的他,年在苏州接受采访时,一口吴侬软语仍十分流利。

年,18岁的贝聿铭前往美国留学,先后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师承格罗皮乌斯、布劳耶等现代主义建筑的鼻祖。他于年创立贝聿铭联合事务所,并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在世界各地创作了许多举世闻名的经典建筑。但无论身在何处,他始终表示:“我一直知道我从哪里来。贝家在苏州已经六百年了,我与苏州是有感情的。”

近年来,根植于苏州的贝聿铭尤其怀念家乡,桃花坞年画、西花桥巷让他魂牵梦萦,鸡头米令他念念不忘,这种儿时的美味,在纽约吃不到。贝聿铭说:“回到苏州,我才感受到我的根,这对我影响很大。”

苏州博物馆

苏博是他晚年又一力作,被视作“最亲爱的小女儿”

从起点到暮年,贝聿铭百年一生堪称圆满,他的代表作包括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等,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其中,苏州博物馆这一晚年力作被贝聿铭视作“最亲爱的小女儿”。

深灰色石材的屋顶和白墙相配;现代的几何造型错落有致与传统苏州园林的精巧融为一体……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苏州建筑风格,又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天人合一、意境悠远,堪称中国最美博物馆!

对于贝聿铭来说,设计苏州博物馆是他人生中一段重要的旅程,他得以重新认识自己的故乡,同时也将多年积累的建筑智慧结合东方的传统美学以及对家乡的情感全部融汇在这座建筑里。

在开馆仪式上,贝老激动而自豪地说:我73年前离开中国,但根在中国、在苏州。这个博物馆新馆,就是我对家乡的一点小小贡献。

今天上午,苏州博物馆发布微博称,“苏州博物馆是贝老百年建筑设计人生的心血凝结,是留给苏州人民最为珍贵的礼物,更是他最心爱的‘小女儿’。我们震惊于噩耗,更深怀感念。感恩贝老为苏博付出的全部心力,感恩贝老为观众带来的艺术惊叹,感恩贝老为每一位苏博人激发的骄傲和努力。贝聿铭先生虽已离去,但凝聚他生命之光的苏州博物馆将永远铭记和怀念。愿贝老于天堂永安!”

贝聿铭之子称苏州园林对父亲的影响追随他一生

对于父亲与苏州之间的不解情缘,贝聿铭之子贝建中认为,以狮子林为代表的苏州园林对父亲的影响追随了他的一生。

狮子林曾是贝家的私家园林,贝聿铭年少时最欢乐的时光就是在这座以石著称的园林中度过的。光影在石头的缝隙和窟窿中肆意穿梭,假山中的山洞、石桥、池塘和瀑布给年少的贝聿铭带来无穷的幻想。几十年后,他仍对那种叫作“种石”的技术赞叹不已:工人将太湖石凿出洞来,放入水中,水涨水落,石头粗糙的棱角变得光滑,十年或二十年后,工人们才会搬走石头用来布置庭园。那时他才意识到,儿时在苏州的经历让他发现了人与自然共存的道理:“从建筑最初的设计,经过施工最后竣工需要几年时间,这漫长的过程如同庭园中的造石。”

贝聿铭离开中国八十余载,七十多年的建筑生涯都在海外度过,他称自己“应该是个西方建筑师”,但他的建筑设计受中国文化“影响至深”。他说:“我深爱中国优美的诗词、绘画、园林,那是我设计灵感之源泉。”

交汇点记者纪树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