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下旬,汽车圈发生了一件大事,上汽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汽大通将自己的名字改了,叫做上汽MAXUS,翻译成中文名字的话叫做迈克萨斯。
这一新闻立刻在汽车圈引发热议,诸多业内人士也持褒贬不一的态度。支持的人表示这是和国际接轨,因为大通的产品很大一部分都卖到了英联邦国家,同一MAXUS的英文品牌标志在国内既洋气,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统一。
而不支持的人的观点是大通这个名字其实已经听好了,非得叫迈克萨斯,和人家雷克萨斯十分的相似,反而有种不伦不类的感觉。就好比咱们城市的小区叫做“曼哈顿”、“卢浮宫馆”等一样,这是文化不自信。
实际上,或许上汽大通改名其实是想套一个好彩头,之于其究竟是“脱亚入欧”式的全球化征程,还是丢人现眼的文化不自信,这一点我们就不多说了,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名字改了半年多之后,上汽迈克萨斯现在混得究竟咋样?
由于年2月份的销量不具备参考价值,我们不妨来看一下1月份的销量数据。如下表所示,上汽大通在1月份卖出去了台车,在这份榜单中排名第37位,和大乘汽车、神龙汽车处于同一水平。由此可见,尽管其名字改了,但其实依然还是不怎么热销的状态。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上汽大通主打的是商用车领域,这几年才转战MPV和SUV市场,但是,为了和荣威和名爵作出差异化,其做得车型相应的比较小众。毕竟在上汽眼里,不能让大通把名爵和荣威的饭都给吃了。
所以,你能看到D90是类似于哈弗H9那样的中大型SUV,而D60虽然尺寸小了不少,但是依然没有集挤进主流的紧凑型SUV市场。由此来看,相当于上汽大通一直都是在外围打游击,不像荣威和名爵那样打正面战场,所以其销量就少了。
其次,上汽大通主打的是DIY定制化,即自己想要什么车型,都能自己制定方案。坦率地讲,这样的个性化需求十分符合年轻人的胃口。但是,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这个性定制化东西其实也就是一阵新鲜感,等过去之后,你就会发现所谓的DIY,其实更像是鸡肋,可有可无。
再次,上汽大通的牌子还是不够硬。虽说这个品牌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在国内的品牌印象,但是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那就是很多人都还不知道有大通这么一个品牌存在,也就更谈不上说对大通有多么的了解了。
试问,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期望消费者能大规模的购买大通的产品吗?所以说,把名字改了,变得洋气一些只是治标不治本,并没有解决问题。上汽大通之所以生活的惨淡,是因为一直活在名爵和荣威的光环下,这是其憋屈的地方,如果能把这一点改进和提升的话,才能实现大通的复兴。
对于上文阐述的观点和看法,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和我们留言互动,我们一起携手,让大家买到称心如意的车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9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