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设计完美落地
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于年5月16日辞世,享年岁。他在7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将自己的东方基因传扬至世界,为我们留下了一笔无法估量的建筑财富。
在现代建筑的历史上,
贝聿铭被称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
他说“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建筑的目的是提升生活,建筑必须融入人类活动,并提升这种活动的品质,这是我对建筑的看法,我期望人们能从这个角度来认识我的作品。”下面就看看大师中大师的设计作品吧。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都说岁月是一把杀猪刀,但你看这是贝聿铭91岁依然创作的又一惊世之作!大师不愧是大师,这真的是贝聿铭最后一个文化项目,耗资三亿美元。
为了表现伊斯兰建筑的本质,贝聿铭在中东考察了好几个月,而且由于担心会被周围环境所淹没,他请求卡塔尔的王储为其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岛。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占地4万5平方,外墙用白色石灰石,以几何式的方式叠加的建筑。馆内抬头就可见到银色的穹顶连接起不同的空间,英尺高的玻璃幕墙装饰四壁。博物馆内收集并保存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伊斯兰艺术品,并设有图书馆、餐厅等功能空间。
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
被赞誉为“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别具匠心的设计被公认为当代建筑艺术最伟大的奇迹。
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艺术宝库卢浮宫。当得知被选中的是贝聿铭的金字塔方案时,整个法国都快骂炸了,为什么,一个中国人,居然要在法国造一座金字塔…卢浮宫可是代表着法国的过去与未来的。
同时贝聿铭的金字塔还成为了法国政治拉锯战的支点,因为反对者中有一位是密特朗的竞争对手,当时的巴黎市长希拉克。要想让自己的设计被采用,贝聿铭果断断跑去拉拢希拉克,他向希拉克保证,要给卢浮宫动手术,使它和巴黎市重新统一成一体…总之他成功了,说到底好的设计总是能得到认可的。
苏州博物馆
年—年
建筑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新馆与拙政园相互借景、相互辉映,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化延续。
苏州博物馆片石假山手绘图在建筑的构造上,
玻璃、钢铁结构
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
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
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
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
日本美秀美术馆
美秀美术馆建在一座山头上,贝聿铭第一次到这个地方时,就感动地说:“这就是桃花源。”贝聿铭先生具有很深的中国古典文化造诣,他引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达了设计立意。如果从远处眺望的话,露在地面部分屋顶与群峰的曲线相接,它隐蔽在万绿丛中,和自然之间保持应有的和谐。
要到达美术馆,需要走过一条两旁布满了樱花树的弯弯曲曲的幽径,穿过一条长米的隧道,还有一座米的斜拉桥。这就是传说的“曲径通幽处”吧。贝聿铭在山林间开辟出一条道路,然后在两座山的山谷之间兴建一座吊桥和隧道,将美术馆建筑物“种植”其中。由于精心的规划、精心的施工,营造出的景致,竟使美秀美术馆蕴涵着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按照贝聿铭的最初构想:“我就是要建造一个不同于设在市区的美术馆,使其成为被自然所环抱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也就是要创造一个地上的天堂!”
美秀美术馆最特别的地方是建筑80%分都埋藏在地下,整个建筑由地上一层和地下两层构成,入口在一层。天窗是错综复杂的多面多角度的组合,用淡黄色木制材料做成遮光格子,而室内的壁面与地面的材料特别采用了法国产的淡土黄色的石灰岩,这与卢浮宫美术馆前庭使用的材料一样。
香港中银大厦
香港中银大厦,楼高七十层,以竹子(节节高)的形象作为建筑主题,外形极富想象力。贝聿铭1岁的时候,他的爸爸贝祖诒创立中国银行香港分行,97香港回归,贝聿铭设计的中银大厦必然要象征香港美好的未来前景。
大家都知道风水在香港很盛行。当时的风水先生就说这座大厦像一把刀,它的任何一个屋角指向谁,它就是插在谁心中的一把尖刀,甚至连港督府也在大厦尖角的指向方向种了两棵柳树。隔壁的汇丰银行也在楼顶架起两门“大炮”对准中国银行。
外型像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著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楼高70层的中银大厦以一种挺拔俊逸的态势直指蓝天,成为当今香港的象征。
中国银行总部大楼
中国北京
香山饭店
路思义纪念教堂
艾佛森美术馆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
纽约市贾维茨会展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