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是大唐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公元-年在位。在大唐王朝璀璨的的星空中,高宗是寂寞的,千百年来大家提起他只会说他是一代英主李世民的乖儿子,或者说他是女皇武则天的弱丈夫。
关于他本人的记载我们反而模糊不清。在现有的历史课本上,上面一句话带过高宗的历史,“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协理朝政”,无数的影视剧给我们传递的高宗形象要么是懦弱,要么是无能,要么是好色。新唐书的作者欧阳修甚至把高宗认定为“昏童”。
无论是最近热播的《武媚娘传奇》,还是十年前播出但直至今日仍然被奉为经典的《武则天》,亦或是褒贬不一的《大明宫词》,剧中关于武则天的人物设定差别很大,但她“背后的男人”——唐高宗李治,却是一如既往的善良温和,非常的软弱与窝囊,仿佛一切事情都在妻子武则天掌控之中,受尽摆布,但是历史上的李治当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其实唐朝国土最大的时期是李治统治时期,吞西突厥后羁縻州府西至咸海阿姆河流域;西南深入阿富汗地区,未沦陷的波斯帝国残余领土并入唐朝成为波斯都督府;北方巩固太宗战果,羁縻州府深入西伯利亚;东方全灭高句丽,接日本海。
像许多皇帝都有自己的其他称号一样,譬如宋徽宗称为道君、宋钦宗称为渊圣一样,李治在位期间称为天皇,武则天为天后。“天皇”这个称呼被当时山寨中国的日本人学了去,从此沿用至今。
李治在位时期利用武则天,大力打击关陇勋贵,巩固皇权。结果不幸玩脱,晚年头痛不断、眼疾缠身无法处置政务,结果被武则天把持了朝政,武则天打击异己肆意妄为,结果弄得朝中惶惶,外战常败,唐朝前期最大的隐患后突厥汗国复辟了……
下面说说他的四点功绩。
1.他统治的时候,基本完成建造了大明宫,(全世界有史以来可以考证的最大的宫殿之一,未央宫比它大,百度百科说,是紫禁城4倍大,凡尔赛宫3倍,卢浮宫13倍大),其中丹凤门是埃菲尔铁塔建成以前人类最高的人造建筑物。
2.改进了唐代的法律,有了著名的永徽律,记得褚遂良和李勣写了唐律疏议。
3.户口上升,从贞观不到三百万户到三百八十万户。和现代算法不同,唐代一户一般都超过3人,大的家族几百口人算一户,含佣人。
3.击败外敌,平漠北、西突厥,百济,高句丽。他在位的时候,是中国所有,汉族统治国家里面,国土面积最大的时候。
4.内政,在他继位的时候,国家大事说白了就是群门阀的代理人说了算,关陇系和中原系,还有些鲜卑什么的贵族。李治和武其实是联姻,武有能力有手段,李用她来打击门阀对于官府的控制。可以说等李治驾崩的时候,那时候的中国的皇权的集权程度相较于唐初就是个质的飞跃。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有兴趣可以去看看相关的史料,高中看资治通鉴时候推敲了一下,里面虽说是史家笔法,但还是可以看出不少线索。
高宗时期也是群贤辈出的时代,辛茂将、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至、张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高宗自己亲自提拔,其中韦思谦曾受褚遂良打击,杜正伦被唐太宗冷落。他还重新建立科举制度,选用了一大把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员,而不仅仅是靠世袭的特权选拔。
他的《永徽律》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为后世法律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永淳二年(公元年)十二月,高宗崩于洛阳宫贞观殿,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他不是我们脑海中那副懦弱,无能,好色的形象。
他是是一个上可骑马打天下,下可坐堂治天下的中华帝王,因为从硬指标上看,高宗绝对能跟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争高下。
正如日本人在教科书中描绘的一样——中华五千年来第一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