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早就被朋友安利过JOJO,或许比较少看动画的朋友不清楚,但当中的名梗想必或多或少都有听过。
JOJO单行本发行量突破一亿,进入集英社的过亿销量俱乐部,(在此之前,集英社过亿销量的作品仅有五部:《ONEPIECE》《龙珠》《乌龙派出所》《火影忍者》和《灌篮高手》。)在漫画界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很多知名漫画家都是受JOJO影响。最著名的就是火影作者岸本,最新的可以追溯到现在酱铺仅次于海贼王的热门漫画暗杀教室的作者,他也公开说明自己是JOJO粉。
JOJO还是日本媒体艺术选漫画部门第二名(全时代漫画评选),第八部---第17届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节大赏,在卢浮宫展出的惟一一个日本漫画。
这个奇妙的名字就让我很难琢磨这部作品的内容,后来有亲自去查了查,还是被画风劝退。直到我上了大一,对各种动漫风格都能有一定接受程度的时候,才开始追JOJO,结果就是除了真香还是真香。
虽然画风的缺陷很严重,但是并不妨碍JOJO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超前的服装,激昂的台词,和王道漫画的三要素,人物的刻画都挺棒,可以说作品的火爆也是有它必然的原因。
然而在当下充斥网络审美潮流(小鲜肉)的大环境下,明显是格格不入,在满屏幕筷子腿小鲜肉的审美下,这种真实肌肉多的审美当然不受欢迎。
这导致JOJO的口碑的确很极端,受不了它的人觉得这画风不好看,像是一群基佬在卖骚,觉得它好看的人觉得越看越上瘾,越看越有趣,有这样一句话:不是观众挑JOJO而是JOJO挑观众。
事实上,它确实有在画风上任性的底气,毕竟画风也只是评价一部番好坏的一小点,如果说仅仅看画风就能给出评分,那我们就不需要看任何动漫,只要拿一张海报看画风,好的五分差的一分,这种评价没有一点客观性。
诚然在快节奏的社会,深入了解一部开始就不感兴趣的作品显然成本还是过高,各大评分网站也是为此服务,资本也深知这点,层出不穷的流量明星、流水线的团体出道,颜值逐渐成为一种价值被过度拔高的资本。
就像我分不清韩国明星一样,年轻的国内明星,也有这样的趋向,所以像黄渤、沈腾这样的明星才能做到那百花中那片耀眼的绿叶,或许有这样的成分印象。
在我看来,画风可以是一张入场券,却不等于体验感,没入场又如何谈论有所体验呢?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剧情,我们应该给这种剧情不错但作画不符合自身胃口的动漫一个机会。
毕竟,像《K》这样高度绚丽的作品,几年后留下的印象只记得是画质很好的作品,JOJO起码还能记住“欧拉”这种名梗。
按找老婆原则:外部的美丽只能呈一时之爽,内在的丰满才能历久弥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