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凡
午门。
北京故宫博物馆的正门。
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通高37.95米。
明清两代,午门最中间的门洞,是皇帝才能独享的通道。年以前,这也是作为招待外国元首的特俗礼遇。
而今天,故宫向人民张开怀抱,午门中间门洞早已成为每年千万游客亲近历史的入宫之路、文化情缘的进阶之道。
改变源于故宫博物院掌门人,单霁翔。
本文带大家走入改头换面、拥抱市场的故宫,走近历史保护者、文化传承人、知名网红大V、有“可爱院长”之称的单霁翔先生。
爱故宫超越帝王
年1月,单霁翔到任。
他是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做过文物局局长,没干过博物馆。
故宫是全世界最具盛名的博物馆之一,与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和俄国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齐名,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规模、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来访人数最多的文物类游览地。
这副担子很重。
单霁翔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一把火,首先点燃自己。
5个月时间,他走遍了故宫间房屋,摸遍了多座建筑。
这一路,踏破20多双布鞋。
故宫建成多年,只有两个中国人做到这点:单霁翔和他秘书周高亮。一年内老单捡起的烟头就有多个。
夸张点形容,单院长对故宫的爱和熟悉程度,超越了紫禁城历史上任何一任帝王。
干一行爱一行。如果你不爱故宫,只是爱这个官位,你就不会对古老宫殿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有感情,沉睡着的历史就别指望在你手上活过来。
第二把火,他打开了故宫的大门,向市场开放。
游客们,拥有太多选择了,谁会喜欢阅读死亡的历史,排队买票都要40分钟。
他看到,70%的区域是“非开放区域”,观众是进不去的;他看到,99.9%的藏品锁在库房里,怕出事不让人看;他看到,潮水一样的浏览者沿着中轴线,跟着导游的小旗子,匆匆而来匆匆而过,没有尊严,没有深刻体验。
这一切,单霁翔认为都应改变。
高危职业
第三把火,单霁翔杀向了管理。
有一次清点藏品,在仪仗库,单院长就问了,这是哪位躺在台阶底下呢?人们回答:这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发掘时,周恩来总理特别要求调拨的一套兵马俑,供故宫博物院收藏。
这么珍贵的文物,怎么这个待遇啊?躺在那儿没人管。
工作者对这套兵马俑精心呵护,修复后进行陈列,这套二兵俑、一马俑的藏品变得光彩照人。
“这就告诉我们,当文物得不到保护的时候,它们是没有尊严的,它们是蓬头垢面的。”
对于“文物祖宗”们,人们依旧心惊胆战。体制决定了,闯荡不如守旧,守旧不如懒政。
故宫博物院六任院长,个个都有才华也付出努力,但不是因为失窃就是火灾,先后去职。单霁翔意识到,这个院长真是“高危职业”。
文物发生一丁点事,责任人就要下台。
谁也没有这个能力,这个责任谁也负不起。
单霁翔主张“层层分解压力”,即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获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授意权。
院长扛住雷,下面体制解放,这么一来,故宫的工作就活了。
保护故宫的人心活了,故宫就活了。
文物界的“李云龙”
过去的故宫,多少带点黑,倨傲自负,不近人情。
现在的故宫,充满活力,建院94年,迎接变革,惹人喜爱,群众欢迎各界满意。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故宫还是那个故宫,人不同。
单霁翔,站在建筑学和文物保护的专业角度,以渐进改革的姿态,为故宫注入灵魂。
有个精彩的评论:单霁翔是一个“李云龙式”的干部。
解决矛盾敢不敢啃硬骨头,干事业有没有点精气神。
问一问自己在不在做事的状态,问一问自己有没有力求卓越的境界,问一问自己有没有知难而上的担当、真抓实干的激情、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
市场经济,博物馆的管理、营销当然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很多人抱怨学不会、接受不了。
究竟是“要我学”还是“我要学”,是“要我干”还是“我要干”,是“催着干”、“推着干”、“求着你干”,还是“争着干”、“比着干”、“边干边学边总结边提高”。
百年故宫都能转型,共和国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现实生活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电视剧里,李云龙化整为零,当部队再次集结,人数扩张到了余人。李团长一拍大腿,二营长,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
现实中,改变也在悄然演进。
游客购票不用再排长队了,供游人休息的长椅增多了,存在安全隐患的彩钢房不见了,太和殿点亮了,绿地、红墙、黄瓦的美景再现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