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卢浮宫 >> 卢浮宫新闻 >> 正文 >> 正文

巴黎游记整整20年后,又见巴黎

来源:卢浮宫 时间:2022/11/3

整整20年后,又见巴黎——在年9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清晨。

20年前,我第一次来凯旋门,只身一人,拿的是商务签证;20年后,再次来到凯旋门,女儿已留学法国;我的身边,有了他的陪伴。我们持的是旅游签证。岁月……如诗,如画,如歌。

听着《巴黎天空下》,漫步巴黎街头,随手拍

巴黎,是世界艺术的殿堂。下次再来巴黎,一定要多几天专门的“美术馆博物馆之旅”!从协和广场走向绿草如茵的杜乐丽花园时,经过塞纳河岸的橘园美术馆。

美术馆的建筑风格,与美术馆本身不张扬的气质一致,宁静质朴、祥和温暖。门票9欧元。门口,有罗丹的雕塑《亲吻》。我看到一位欧洲老先生硬拉着他太太要拍出“亲吻”的造型,他们哈哈哈大笑的样子,透出幸福的模样。

进入美术馆需要存放个人物品。年长的工作人员慈善地提醒我:护照、银行卡、现金等一定要随身带,不能放在储物箱。叮嘱我在巴黎特别要注意安全,小偷很多并且盗窃技术也很厉害,馆内也不能大意。我不由得提高了警惕。

在橘园美术馆,遇见印象派画家莫奈晚年的大型巨作《睡莲》,还有雷诺阿、毕加索、塞尚等大师作品。有中文讲解导览,5欧元。遇见许多来自各国的艺术大师,还有老师给学生们现场授课。精致的大师展,每幅作品都有从创作背景到作品风格的详细讲解。

遇见现场美术爱好者现场作画,遇见现场临摹大师作品的学生。巨幅睡莲,分别占据整面墙,视觉效果极为震撼。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于宽广静静的池塘,满眼姿态各异的睡莲:晨曦中初醒的睡莲、正午阳光中怒放的睡莲、傍晚羞怯静美的睡莲、深夜安眠的睡莲。细细观察、细细品味,心灵渐渐变得安静了。

光影、色彩、明暗......沉静中略有淡淡的忧伤情怀,却显出平和与达观。即使孤独与沧桑,也可以看到温暖的粉色、鲜嫩的黄绿、明亮的银白。

一千人观赏睡莲,就会有一千人的角度,一千人的感受。而且,这一千人,在不同年龄和心境下观赏,也会有不同的体会。这就是真正大师之作的无穷魅力所在吧!我看出了世界的微妙和美好,令我感动。

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并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以前走马观花地去过大都会博物馆和冬宫,这次来卢浮宫也只能是走马观花。真希望将来能有机会静静地多些时间慢慢欣赏。

卢浮宫博物馆售票处的小姑娘伶俐清秀,游客来自世界各地。适逢周六,游客更是络绎不绝。有多国语言导览,但没有中文导览,据说还在制作中。于是,边走边歇边在手机上查资料。成人门票每人15欧元。

博物馆之旅,也需要体力。

20年前的寒冬,与公司日本总部多名staff参加国际时装展览会前有半天自由时间,我自己来到卢浮宫,只看了外观,印象最深的是玻璃金字塔,以其为背景拍了纪念照。这次和乐爸在博物馆里呆了6个小时。

卢浮宫的镇馆之宝,爱神维纳斯、胜利女神、蒙娜丽莎,之所以能在众多精品中胜出,一定有其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我挤到前面,静静地分别看了20分钟。

中国人约占全部游客的至少1/4,有中文导游从身边经过时,我也会跟着听。说着英语、意大利语、俄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的导游,有的来自本国,有的就是法国人,他们的年龄也几乎是从20几岁到60多岁。

为何维纳斯女神、胜利女神,都不完整,却能PK下去馆内无数典藏珍品,跻身镇馆三宝?我想,这体现出人们的审美和判断力。她们的“不完美”不影响她们的圣洁美丽,反而缺失的部分更加给人以自由想象空间。维纳斯女神的面部神态、胜利女神的肢体语言,给人们带来温暖、柔情与力量。

《蒙娜丽莎》是幅不大的画,却被摆放在显赫位置,并用玻璃罩保护,人们只能远观。蒙娜丽莎沉静神秘地微笑着凝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创造“蒙娜丽莎的微笑”的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更是一位奇才!他也是科学家、雕刻家、发明家、建筑师、军事工程师,在天文地理、医学、动物学、文学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我买了两张小型图片,分别放在我和女儿的书桌上,以纪念此行。

徜徉在卢浮宫里,随手拍

作为世界最伟大的博物馆之一卢浮宫的改造者、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曾写到:

金字塔的律动来自于整个建筑的几何性,而这种几何性正是深植于法国文化的。塔身的玻璃映射出卢浮宫和天空,以及巴黎美丽多变的光线嬉戏。我愿意相信,尽管设计这些的是一个美籍华人建筑师,但给喷泉、金字塔带来生命的却是法兰西之魂。

巴黎歌剧院门前,偶遇街头艺人演出,他的“现场互动力”超强。

小姑娘被他鼓励,与他一起演唱。稚嫩的童音,引起全场鼓掌喝彩。唱完后,他爸爸深深地拥抱了女儿。

周末的巴黎,傍晚,静待夕阳。听说巴黎歌剧院音效一级棒,希望下次有机会能进去欣赏。等车时分,我被活力朝气的四位lady吸引视线,还有一位,在我按下快门的霎那间骑出了画面。她们散发出巴黎人的气质魅力。

巴黎老佛爷百货,紧邻巴黎歌剧院,其豪华如宫殿的装修曾轰动当时。在拜占庭式的巨型镂金雕花圆顶下,看到许多中国同胞。几乎每个品牌柜台,都有一位中国人雇员,或者会讲流利中文的外国雇员,专门服务中国顾客。FENDI还给试穿鞋子的顾客准备了葡萄酒。

我们在老佛爷啥也没买,就是转转看看。那购物潮,有点像美国第五大道的shopping。顾客中,华人几乎占了3/5。购买力超强。

附近百年老字号巧克力店的收银员,也是华人。

回程坐的双层车,类似动车,比普通地铁快。由于来巴黎当天晚上不熟悉路,倒了好几次地铁才到住处。次日从住处去卢浮宫,地铁直达,不用出站直接就可以去。

话说,巴黎的地铁站,确实显得比较陈旧,极少处有护栏,都是敞开的。有次在三层地铁车上,乐爸主动站起来给迎面走来的怀抱婴儿的年轻妈妈让座。走近才发现她来“行乞”。周围人都无动于衷。那人不坐,表情麻木,一直穿行于车厢人群中。

走出地铁,偶遇美丽晚霞——

我们坐在艾菲尔铁塔下的长椅上,边看往来的行人,边慢慢地把午餐吃完。

周围飞来的鸽子都好肥大,仿佛已经熟悉了游人的喂食,理所应当地世俗地在我们眼前徘徊。反而,我失去了喂它们的兴趣。从旁边走过一名阿拉伯人模样的妇女,她向我们行乞。我随手拍下眼前的埃菲尔铁塔。在巴黎的两天,遇到各种行乞的五六次。这是我20年前在巴黎时没有遇见的现象。

和老公这一行出来住了12晚,共6家法国房东,另外一位是在网上找的中国房东,就是在尼斯那位。六家民宿各有特色,在巴黎的这家是其中最可爱的。卧室里还有婴儿小床,和很多婴幼儿衣服、玩具。感觉如同住在国外的友人家。

主人将整套公寓给我们住,自入住至退房没有见过房东(里昂和斯特拉斯堡的也是)。

老公说,本以为巴黎的住房会最贵,没想到这家住得便宜又好,离市内坐地铁快车只需要四站。按照房东给的密码开门。钥匙留在报箱。最醒目的是茶几上的世界地图、三个儿童头盔、温馨的家庭照片,还有男主人和亲友的骑行照片,那是在雨中。

离开时,收拾干净如初,感谢给我们整洁便利的住房,我们在此度过了温馨的两晚。

20年后又见巴黎的印象,是塞纳河边,午后迎风潇洒的长跑;是埃菲尔铁塔下木制长椅上的午餐;是街头年长lady手中的一支白玫瑰;是蓝天下塞纳河上缓缓驶过的游船;是巴黎圣母院广场拍婚纱照的中国女孩;是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是卢浮宫里热爱绘画小姑娘的静心临摹;是周六巴黎地铁站艺人的悠扬小提琴声;是周日清晨早市边晒太阳聊天的场景画;是无数个细节,绘成的巴黎周末实景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