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卢浮宫 >> 卢浮宫新闻 >> 正文 >> 正文

陈丹青,一个甘愿退步的自在人

来源:卢浮宫 时间:2022/10/28

各位爱艺术的朋友们,你们好呀~

我是涂涂

中国有位非常特别的当代艺术家

他是艺术圈里最红的作家

年少成名、作品众多

也极具争议性

有人说他是艺术家、更是最后一个文人

也有人说他不会画画就会耍嘴炮

他做了一档艺术脱口秀,稳居豆瓣9.5高分

这位艺术家就是

陈丹青

陈丹青,年生于上海。

他自幼喜爱绘画,从小就想成为艺术家。他说“我的父亲陈兆炽,是第一位引导我热爱文学、热爱艺术,教我文艺理论,最初给予我文艺立场的老师。”

14岁那年,开始跟着老师到处画毛主席像,在好几米大的铁皮或墙面上画。

少年陈丹青

16岁,陈丹青远离亲人,开始辗转赣南与苏北的农村插队劳动。

那是很绝望的一个记忆,我觉得全部黑下来了......我们三个男孩子挤在一张床上,我记得一晚上几乎醒着的。几斤重的老鼠,整夜在我们被子上窜来窜去。——陈丹青

尽管农村插队落户期间生活极其恶劣,他一直仍能坚持绘画。

20岁时,他被调到江西出版社参加连环画学习班,他非常开心不用种地了,想做个连环画家。他还出了《边防线上》《飞雪迎春》等连环画。

年,陈丹青怀揣从家里要来的40块钱,他换了好几次火车终于来到了北京,这也是他第一次到北京,为了看全国美展。

“第一次上北京就像后来到纽约、到巴黎,走进中国美术馆就像走进卢浮宫,一泡一整天,赖在几幅画前,后面全是人挤着,比现在印象派展览的观众多得多了。”他回忆说。

年,陈丹青创作了大型油画《给毛主席写信》。

给毛主席写信,非本次展品

同年,陈丹青被借调到西藏搞创作。陈丹青对西藏的第一印象是,像到了异域。

“拉萨的马路上全是尿的味道,夜晚时,牦牛就直接在睡在路中央,寺庙里飘出酥油香......。”陈丹青这样回忆。

在西藏,陈丹青诞生了他早期的代表作《泪水洒满丰收田》,这是为悼念毛主席逝世创作的油画。

《泪水洒满丰收田》

画面上一群藏民在金色的麦田里忙着收割,一名身材魁梧的男子手托收音机,收音机里传来毛主席逝世的噩耗,所有的人都停止了收割,沉浸在无限悲痛之中。

年,以英文0分,专业课高分的骇人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

陈丹青准考证

那份0分的英语试卷上,陈丹青写着:“我是知青,没上过学,不会英语”。

年,陈丹青为准备毕业创作,二次进藏体验生活,创作了七幅油画以及一沓速写,这批作品统称为《西藏组画》。

《母与子》

《西藏组画》一出,引起了美术界与文艺界的震动。因为《西藏组画》颠覆了长期盛行并严重教条化的政治主题性创作模式,在特殊的历史时代,难能可贵地将专注于身边、非英雄的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进城(二)》

《西藏组画》持续获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