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卢浮宫 >> 卢浮宫介绍 >> 正文 >> 正文

当建筑与服装碰撞,流动的不仅是立体的美感

来源:卢浮宫 时间:2024/11/1

建筑通常是静态的,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移动和转变;服装通常是动态的,附着在人体随着人体的运动不停的变化。

服饰是文明的产物,建筑是文明的“服饰”。服装是移动的建筑。二者是文明与文化的融合,都是社会的镜像。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时装与建筑都不难发现,有史以来,时尚和建筑都是相互协作的。在每一个不同风格的时代,人们都使用类似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建筑和时尚。

以建筑为灵感设计出的作品往往裁剪干脆利落,线条流畅,有建筑独有的气势和美感。

在罗马时期后期的哥特时期,当时的建筑顶端都是尖塔型的,而这样的形

状也影响到了当时的服装——细而尖的帽饰和鞋尖——这种着装风格也被称之为“哥特风”。

AlexanderMcQueenfall

不仅在文化上二者暧昧了几个世纪,建筑和服装还有其它许多共性。

而说到建筑,又不得不提扎哈(ZahaHadid)。

她以空间的融合和流动,又加上酷似外星世界的建筑而闻名。

俄罗斯办公建筑DominionOfficeBuilding

伯吉瑟尔滑雪台

在形态上也有不少时装设计师为了从另一角度发现时装的可塑性,他们会观察建筑的不同视角由此发觉设计中可变幻出的不同造型。

许多服装设计师都喜欢以ZahaHadid的建筑结构做为设计的灵感来源,还有设计师就直接标上这季主题就是“ZahaHadidarchitecture”

MillyinspiredofZahaHadidarchitecture

CushnieetOchsspring

inspiredofZahaHadid

更有意思的是自从CushnieetOchs从spring系列汲取扎哈建筑灵感后,之后的所有系列中,都有这种未来式的几何美学。

CushnieetOchs

CushnieetOchsfall

在形态构成和色彩这两个因素上,建筑和服饰也有其相同之处。

想起来在意大利时经常听到的话:所有设计都是相通的。

建筑和服饰这对世纪CP可算恩怨已久!

形态构成、色彩和材料是决定服饰语言的三个决定性因素。

决定建筑语言的也是造型(结构),色彩(光)和材料(肌理)。

像Dior礼服上的纹样,有很多都来源于洛可可建筑风格。

同为造型艺术的建筑和服装,建筑设计往往是庞大的工程,往往可以是一个城市或者地域的象征性标志;而服装则是小形态的,服装只需与人体的大小等同。

服装可以源于建筑,建筑也可以同样取自服装。

时装设计师长期以来一直使用传统裁缝师的打褶技术来制作不寻常的表面并放大体量。

近年来,IsseyMiyake(三宅一生)等时装设计师通过引入工业打褶技术(如用于制作PleatsPlease系列)的技术打破了新的局面。

这些打褶服装的雕塑形式和表面处理也为许多建筑师提供了诸多灵感。

将建筑融于时装还能使设计带有浓郁的解构意味。

此种解构不同于以衣片结构拆解重组展现出的复杂的衣服结构变化。

建筑灵感让设计师从分割入手,或突出或凹陷,服装结构呈现硬朗流畅浑然一体的自由线条感。

建筑在服装上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哪怕设计师本人已经不在了,他们的艺术和哲理都影响着每一位年轻设计师。

仔细回忆起来,我知道的第一位设计师是贝聿铭先生。

那时候小学还是初中语文课本上,有一张香港中银大厦的图片,那时候第一次知道建筑还可以这样,一直历历在目!

又在很多电影里看见了卢浮宫的金字塔,在罗浮宫金字塔衬托下,显得达芬奇特别神秘。

像什么国家宝藏啊,还有一幕是从罗浮宫金字塔上吊下来偷红宝石的电影...

按照这样说,贝老也算是我童年的一道光影,那时候学校走廊里还有贝老的格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虽然他的建筑,他的格言,他的品格,都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小时候,但是就像是教科书里的文字一样乏味的不想翻开。以此错过了许多了解他的机会。

前段时间还看了法国电影《阿黛拉的非凡冒险》,木乃伊复活之后站在卢浮宫门前,调侃了一句“这么大的花园,没有金字塔太可惜了!”

谢谢您,贝老。

周末愉快哦!

喜欢纪曹,喜欢服装

每个人的裂纹,都会成为故事的花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0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