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卢浮宫 >> 卢浮宫介绍 >> 正文 >> 正文

清明上河图居然和清明节没有半毛关系,

来源:卢浮宫 时间:2023/11/22
QQ客服网络客服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2749-1.html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中期,张择端的存世精品,相传他早年供职于徽宗的翰林图画院,主要绘画城市舟车,桥梁、街道、人物等,后来从宫廷中退下来,依靠卖画为生,这就是历史的全部记载,其余消息全无。年这幅《清明上河图》在故宫展出,需要等5-6小时才能看到名画2分钟,哪怕对于国画一无所知,也都会知道《清明上河图》,甚至跟红楼梦一样,研究《清明上河图》成为一个独立学问。

《清明上河图》为什么这么有名

《清明上河图》为什么这么有名呢?除了展现了宋朝市井繁荣以外,还因为它的一些离奇故事。流传最广的就是著名京剧《一捧雪》,在明代嘉靖年间,蓟辽总督、兵部左侍郎王忬,听说严嵩严世蕃父子想求购一幅《清明上河图》。先介绍下王忬,他是抗倭名将俞大猷的上司,明朝文坛领袖王世贞的父亲。

严嵩严世蕃剧照

王忬在打听到严家父子购买《清明上河图》需求后,便委托当时一个裱褙匠汤臣购买一幅《清明上河图》,但是这幅作品是赝品,造假者是谁呢?黄彪,他的赝品现在在古玩市场也具有颇高价值,这是后话。

后面剧情发展看,王忬是知道该幅作品是赝品的,他故意以假乱真把这幅假画送给了严家父子。为什么推断他知道呢?当时买卖画作,中间的裱褙匠要拿到10-30%的中介费,如果是赝品,中间费用更高,但是王忬给汤臣费用不到10%,于是汤臣非常生气,把赝品这件事给揭发了。严家父子知道真相后,恼羞成怒,因为在他家已经为《清明上河图》办了好几次画展了。于是把王忬定个罪,关进大牢,随后便把王忬给杀了。

另一个是乾隆非常喜欢这幅《清明上河图》,把它收藏在他从小到大住的延春阁,时常拿出来欣赏。可是在溥仪离开故宫的时候,延春阁被一场大火给烧了,这幅《清明上河图》便不知所踪,故事来到年,著名的书画大师杨仁恺在整理苏联缴获伪满洲国的书画时候,居然发现了这幅画。后来了解到,在清廷退位以后,溥仪就偷偷让他弟弟溥杰把画带出了故宫,当内务府发现故宫藏品减少,准备彻查的时候,延春阁便被一把火给少了。这让因盗得福的《清明上河图》更加弥足珍贵。

就像法国的名画《蒙娜丽莎》一样,在卢浮宫中,它的价值肯定不是最高的,但是它的名气确实最大的。《蒙娜丽莎》在年被一个小偷明目张胆的偷出了卢浮宫,后来销赃的时候才被抓获,名画失而复得。这件被盗的离奇案件,当年在法国造成了非常大的轰动,《蒙娜丽莎》也因此名声大噪。《清明上河图》也是一样,在后世的不断解读,这幅画就越显名贵了。

清明上河图真的是清明扫墓的吗

如果你现在去开封历史博物馆,会发现有很多版本的《清明上河图》,一个是仇英版本的《清明上河图》,另外一个就是台北故宫的《清明上河图》。从元末明初开始,各种《清明上河图》记录非常之多,现在流传下来的,有上百个版本,都是描写清明时节,大家扫墓,踏青,野餐。鼎盛时期在苏州名家作品收藏量非常之大,各种临摹以及赝品,被后世称之为“苏州片”,这些“苏州片”装饰精美,高头大卷,而且都钤上各代帝王和收藏家的大印。

如果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最初版本《清明上河图》却没有任何扫墓的画面,甚至踏青、野餐都没有,这幅画并不是讴歌盛世太平,这幅画有它的政治意图。

我们打开《清明上河图》看到最多的是店铺与酒肆,这些店铺都是沿着河流建造的,不像唐朝西安,有严格的城市规划,这里的主人是贩夫走卒。在现在开封清明时期,应该刚刚暖和点,也是整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冬小麦还没有成熟,这个时候是饿肚子的时候,也是最容易造成社会动荡的时期,当时的开封会从南方调运粮食过来。为了调运粮食需要在清明这一天,打开运河在黄河的闸口,让黄河水流向运河,让运河达到航运的要求。

因为黄河常年结冰,如果早些时间打开黄河闸口,会导致浮冰破坏河道,此时刚开春,黄河结冰已经消除,所以这是《清明上河图》清明的含义,而不是为了祭奠先祖,而是为了北宋开通漕运。但是北宋后期,神宗对开封河道进行改造,就不需要黄河水来开漕运了,但是大家把清明意会为清明时节的扫墓、踏青。

《清明上河图》是否为批评宋徽宗的作品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清明上河图》属于工笔画,和写意的山水画不同,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工笔画,都是不知道作者是谁的,比如年很火的《千里江山图》我们对于作者也是知之甚少。我们在很多文献中几乎都找不到张择端,当时宫廷工笔画中有很多画匠,他们按照当时客户想法,写实的表达,并没有直抒胸臆,因此也不受当时文人重视。

千里江山图

我们再来看这幅画的跋,第一个跋是张著所写,张著是谁?他是金朝人,他记录了在《向氏评论图画记》里看到这幅画,也就是说这幅画原是向氏一副定制画。

神宗时期支持王安石变法,在熙宁年间,不幸遭遇天灾,老百姓颗粒无收,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就是增加朝廷的税收,老百姓生活非常苦难,流离失所,于是开封城聚集了很多讨饭的。有一个守城门的小吏,他从家里请了一个工匠画师,把开封城门外的情景画了下来,并以紧急军情的形式呈报给了神宗。神宗看完后要求立即开仓放粮,减免税负。

后来神宗一琢磨,守门的小官吏,怎么敢把画以军情的形式呈报上来呢?肯定背后有人指使,于是要求彻查此事。果然整个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旧党被挖了底朝天,其中就包括神宗的岳父向家,就是《向氏评论图画记》向家。

根据《宋史》记载,皇后多次向神宗求情,后来神宗也把她父亲召回来了,但是在皇后迎接的路上,老岳父去世了。神宗十分愧疚,按照皇帝规格安葬了岳父。我们现在明白向家为什么要画一幅这样的画了,为了向神宗表示,我们与宋家是同一条船上的,我们要携手共渡。

这时候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这么长的一幅画卷,把最核心的位置留给了船碰撞的画面。你看画面中间一个老太太拉着一个小娃娃,在指挥船夫避险,即使最开放的唐朝,也会不有女性掌舵行船的,很明显这幅画的寓意为:我们这些外戚是防止宋朝大船触桥的帮手。

《清明上河图》因为清明二字,把我们很多历史研究转向了清明这个节气上,大家一起踏青,祭祖等等。可是当我们仔细研究这幅画,会发现根本与这个节日无关,我们总是习惯按照现在的习俗去揣度当时的情景,如果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更能够透过绘画找到真相。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