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费城2个月有余,终于拖到了第3个月的PayWhatYouWishDay来费城艺术博物馆打完卡。
艺术馆的外观设计成古希腊神庙式,高大的柱廊,繁复的柯林斯柱式,再加上建筑体坐落于极开阔的高处,更加显得庄严华美。但建筑样式的设计只算一个safechoice,特别之处在于鹅黄和棕红辉映的建筑色,暖色调在我去过的,尤其是法国的艺术博物馆处很少见到,后者几乎清一色的灰白,似乎象征着艺术的低调而不凡,也许是美国的建筑师嫌其沉闷,故而选择了现在的颜色。
花了1美刀买票入场,二话不说先奔“年后欧洲绘画厅”。以前年轻时候逛博物馆,总喜欢强迫症式1.11.2……2.12.2这样走,直到走完最后一个厅,成就达成!现在慢慢鸡血褪去,而且极容易被同行的拖油瓶们(千古之谜:我为什么交不到比我体力好的朋友?)的士气所干扰,所以决定最大程度利用刚进场的红利时间,看最想看的。
鉴于我并不是学艺术史的,仅仅凭业余兴趣和对19世纪文艺评论的一知半解在朋友圈里义务扫盲……以下便开始我的主动不拒绝不承诺不负责(?)即兴导游时间。并热忱欢迎懂行或有兴趣的朋友后台赐教(聪敏的小鱼为我们开发了留言板功能哦)。
年后欧洲绘画之前情提要
19世纪的欧洲绘画几乎被法国独霸,要说早期还能想得起一些非法国籍的大师,比如西班牙的戈雅,英国的透纳,中后期就几乎是法国一枝独秀,非常明显地,欧洲绘画的中心从佛罗伦萨、威尼斯和罗马转为巴黎。前几个世纪的画家都是拼了命考奖学金去罗马学画(比如法国画家普桑),可此时呢,我们知道有来自美国的朋友惠斯勒(代表作:美国“国画”《画家母亲的肖像》),荷兰的朋友梵高(代表作《星空》、《向日葵》、《自画像》……),「英国的朋友高更,等等!不对……高更(代表作《塔希提的女人》)是法国人,但是自从看了毛姆以他为原型写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我总把他记成英国人?_?……」等等国际人才,或背井离乡,或抛妻弃子,说什么也要来巴黎画室做学徒从零学起,加上他们主要的创作也确是在法国完成,所以说,哪怕惠斯勒和梵高并不是法国人,但他们的绘画某种意义上也是法国绘画的组成部分。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时间顺序走一遍这个艺术盛放的世纪。
(注:以下图画照片均为相关博物馆官方网站提供的下载)
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之争
德拉克洛瓦安格尔
19世纪法国画界大师辈出的盛况,大约和唐宋时期文学大家有得一拼,大师都是成堆成堆,不,成对成对出现的。比如德拉克洛瓦和安格尔。我们眼前这幅就是来自德拉克洛瓦的《萨尔达纳帕卢斯之死》。
TheDeathofSardanapalus,
这幅画依照的是拜伦的同名戏剧,讲述的是亚述国最后一位国王在兵临城下之时,施令杀戮妻妾、随从和马匹的故事。色彩之强烈,画面之冲击,叙事之血腥,在当时被称为丑闻。
不过费城艺术馆这幅是画家自己的复制,更大尺寸的原画作于年,今收在卢浮宫。作为浪漫主义画派的代表,德拉克洛瓦当时的死对头是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人家的画风是这样的:
PortraitoftheCountessofTournon,-
没有喧嚣,不安和拥挤,只有宁静,安详和大块留白。以及这样的(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PrincessedeBroglie,
两人的自画像(左: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右:卢浮宫)也非常有意思,内敛放浪,素描色彩的对比效果一目了然。
其实就我所知,他们俩本人并没有什么恩怨,只是当时的艺术批评将德拉克洛瓦所代表的色彩和安格尔所代表的线条(素描)对立起来,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由于当时艺术界的保守势力居多,支持安格尔的声音更大,但到今天,没人会说德拉克洛瓦水平在安格尔之下,恰恰相反,挂在卢浮宫那幅《自由引导人民》是多么深入人心!原因之一是19世纪文艺批评大拿波德莱尔(Baudelaire)专门撰书热烈赞赏德拉克洛瓦,当然我们知道更重要的原因是德拉克洛瓦大胆地突破了古典绘画的限制,开创了新的风格,探索了现代的审美,历史也因此给予了他公允的地位。
好,我们将进入19世纪下半叶,印象派的世界。
(-听众A:蛤?上半叶就两个人啊?
-导游:对,不承诺不负责走法,就是这么任性。)
19世纪下半叶:印象主义绘画的全盛
前情提要
印象主义绘画标志着绘画的现代转向。所以为什么19世纪的作家(左拉、于斯曼斯、马拉美、龚古尔……)谈印象派,20世纪的哲学家谈印象派画家(梅洛庞蒂谈塞尚,布尔迪厄、福柯谈马奈,德里达谈梵高……),到今天人们还在不断地谈印象派,以及就我个人的体验,无论在哪个美术馆,印象派画厅里总是聚集着最多(或之一)的观众……人们给予它如此之高之持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