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誰最中國」
圖片
「來自網絡」
首圖
「长江美术馆」
城市总是行色匆匆,我们何时何地能所停驻?
有人说红绿灯能让我们停驻,那是被动的,偶尔还带有烦躁的心绪;有人说公交车站能让我们停驻,那带有目的与时间刻度,证明着我们的行色匆匆;还有人说是美术馆能让我们停驻,是为了“美”本身,感知与认知的交错触达,须得缓慢的步伐与心灵的清空……而所有停驻里,美术馆的停驻大概最值得流连忘返。
乍听起来,美术馆与我们的距离有些远,有高傲与孤寂的光晕。而当你走进它,置身于它的场域,你会感受到它的不同,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会触动着我们,召唤着我们与之亲近。
它向我们讲述着来到这个世界的缘由——因一个桃源梦的美秀美术馆、因一棵树的松美术馆……
又向我们敞开静谧、思考的空间——在长江美术馆的“光塔”同时感受起点与终点,在阿布扎比卢浮宫欣喜遇见散落的阳光雨……
还向我们细数着家珍,讲述一个个艺术的故事,讲述如何保留过去,停驻当下,期盼未来的点点滴滴。
美术馆,不仅仅是艺术作品的容器,本身亦是一种思想的表达。而在它面前的停驻,也将是一场奇妙的遇见。
北京·松美术馆
阿布扎比卢浮宫的“阳光雨”“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岁月里浸泡、流转了千年,大抵是我们最为熟知的理想代名词,它始终存活在幻想里,愈发美丽亦愈发难以触达。
还好,有一座美术馆让这“桃花源”得以幻真。美术馆名曰“美秀”,由我们骄傲的建筑大师贝聿铭所设计,这亦是贝老公开表示最为满意的作品之一。美秀美术馆以《桃花源记》为灵感,创造了一个地下的天堂。
图片来源│美秀美术馆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