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美术馆看展,很多人都会抱着提升自己的艺术品位、做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宝宝(主要为了发朋友圈秀一下品位)的理想……
然而,当你兴致盎然地走进美术馆时……
你发现,展览里的艺术品,充满各种奇特、抽象、混乱,一个都看不懂!
搞不清作者的创作意图,分不清五花八门的艺术流派,更看不懂当代艺术那些奇奇怪怪的装置品……
WHAT!?
嗯?!
这是搞毛线啊?!
这时,你为了掩饰内心的空荡,脸上挤出了如蒙娜丽莎般,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神秘“围笑”。
(左)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
(右)冷军《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
最后,只能和罗丹的《思考者》一样,陷入到深深的沉思之中……
奥古斯特·罗丹《思考者》
这种尬尴的观展体验,相信不少人都经历过。
那么,怎么让艺术作品“能看懂”?让艺术作品“活起来”?
近日,我校办公楼大厅举办了“师生现代艺术展”,教育界同仁近余人,参加了隆重而简洁的师生现代艺术展暨美术学科成长中的骨干教师陈佳欣《现代美术作品》通感式教育教学论坛开幕式。本次活动也是海淀区教委举办成长中的骨干教师教学实践系列活动之一。
我校熊永昌常务副校长为开幕式致辞
五大展区,
全方位体验现代艺术
本次师生现代艺术展作品来自高二陶艺模块课程、高一高二《插画》选修课程、高三APARTHISTORY学生日常课程。策展团队由高二、高三的同学组成。分别设计了五大展区:
★“混合现实”——AI互动体验区★
美术老师陈佳欣在上课
观众可以在这里体验混合现实在美术课程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带上新媒体设备,体验身处于兵马俑之间观察古代雕塑,也可以利用手机APP体验卢浮宫的镇馆之宝《胜利女神》在我们的手掌之中显现。
★“网红体验”——波普艺术拍摄区★
在这里,上百只的大大小小的圆形灯笼堆在展厅的“文案区域”之下,“文案区域”中是APARTHISTORY课程中学生们自己设计的“现代艺术思维导图”,用中英文及图像绘制出来。观众可以“点亮”自己的灯笼,也随之点亮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生在“网红体验区”拍照留念
★“瓷石水涧”——传统瓷器装置区★
展览中的陶瓷装置区地面设计取自中国汉代园林的“枯山水”景观样式。乍看上去,没有水景,只有白石和沙粒,营造出水流动的意味。这一区域展出了我校学生陶瓷课程中所制作的粗陶“乌篷船”,以及由陈佳欣老师带学生绘制的釉上彩绘瓷盘、瓷瓶。
★“镜观世界”——波普艺术互动区★
通过镜像发表着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无论石头还是雕塑,都透过自身去展望一切,同时也从属于自身,他们既是融合的,也是独一无二的。这个区域贯穿了整个展厅,通过“以人为镜”的理念,展示着现代艺术的魅力。
★“描摹梦像”——线描装饰画区★
学生作品和陈佳欣老师创作出版的
《灶下桐音》《离草仚语》两本诗画集共同展出
这一区域展出了众多学生的线描装饰画作品以及陈佳欣老师的两本诗画集,师生共同用自己的眼睛和画笔,描绘着自己眼中的艺术。
学生合作作品《向穆夏致敬》、《埃及系列》、《超级现实主义的高迪建筑》
不只“看”画,还要用手、脑、鼻、嘴
“全感官”体验美术作品
本次展览开幕式中,我校陈佳欣老师为现场同学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展示课。这节课源自高一的《美术鉴赏》中的现代艺术作品鉴赏课程。
为了让美术课堂更加生动、更加直观,陈佳欣老师运用了新媒体技术手段,把“混合现实技术”带入美术鉴赏课中。利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重感官来分析、体会现代美术作品。
陈佳欣老师让学生“品尝安迪·沃霍尔的作品”
课上,陈老师邀请学生们品尝安迪·沃霍尔著名的《金宝汤罐头》的艺术作品中的罐头;聆听画作《玛丽莲·梦露》中梦露本人演唱的爵士乐曲;还引导学生们用重复的彩色圆点贴纸,一边听音乐,一边贴出一件“抽象画作”……
音乐声中,学生们尝试贴出一幅“抽象画作”
课上,一位同学表示:“在安迪·沃霍尔的《金宝汤罐头》作品里,每一个罐头仿佛是代表了一个人,而这件作品好像在说明一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每个罐头都不一样,表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口味、性格都不一样;但这一组罐头看起来很整齐,似乎意味着我们都是一个整体,从属于这个社会。这样具有社会学特色的联系与联想,或许正是现代艺术家们对于现实的思考过程。”
“让大家在音乐中,用重复的圆点拼出一幅‘抽象画’,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美术也可以很有趣。”陈佳欣老师说,“现当代艺术作品是否看的‘懂’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人人参与其中,体验创作的过程。”
这样的“全感官”体验,让美术课堂不局限于学生“看画”、老师“讲画”,而是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有更丰富的想象空间,真正实现“通感式教育”。
聚焦美育,
“润物无声”地实现立德树人
近日,陆云泉校长在接受北京时间采访表示:“人的素养像一个冰山模型。展现在水面上的部分,可能是他的知识、技能、考试成绩;但冰山下的部分更加重要。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实际上决定了学生未来的自身气质和情怀。”
陆云泉校长接受北京时间采访谈美育
一直以来,我校艺术组的老师立足艺术学科的“立德树人”作用,坚定地培养学生“冰山下的部分”,让他们成为能力更全面、爱好更广泛、知识体系更完整的人。
作为美育的核心,艺术教育是深入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次展览,我们艺术组的老师遵循了‘生态·智慧’课堂的改革和发展理念,通过美术现场通感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带动其理解美术知识与其背后的深刻文化内涵,促使传统艺术课堂更加具有思想性、和谐性与创造性。”陈佳欣老师表示。
纵观古今中外,许多被历史铭记的“国之栋梁”都对艺术青睐有加,自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修养,为后人传为佳话。相信在美育加持、“全人教育”为目标的培养模式下,每一位一零一中人终将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撰稿:陈佳欣、赵诚竹
监制:高三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