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卢浮宫 >> 卢浮宫优势 >> 正文 >> 正文

艺术访谈孙金龙在创作的当下,忠于此刻的自

来源:卢浮宫 时间:2023/5/11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m.39.net/pf/a_7465523.html

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水墨绘画涵盖了丰富的题材内容和文化涵义,其中包括花鸟、山水及人物,此中体现了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意趣及精神境界,并做到以画载道,而独具内蕴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流逝将愈加熠熠生辉。

孙金龙作品

观画里的千种风情,品境中的万般丘壑,在动静相融间,听天籁啼鸣,闻草木芬芳,浮于尘嚣的聒噪之心在此中逐渐归于平静,进而在静逸中逐渐找寻本心,不被尘世烦杂所干扰。知名画家孙金龙数十载坚定行走在艺术道路上,主攻山水和花鸟,他在纸上清浅吟唱,品其笔墨让人不断体悟到东方水墨的大观之象。

孙金龙作品

近日,广州艺博会与孙金龙进行了一场深度的艺术访谈,希望大家在字里行间能更深入地了解孙老师的艺术故事,并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捕获到艺术的能量。

以下是访谈内容

Q1:关于艺术起缘

广州艺博会:请问老师您是从何时开始学习艺术?什么样的机缘使您接触到艺术并决定从事它?先后在何处学习艺术?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受到哪些大师或艺术家的影响?在艺术上,您认为自己最为欣赏或者倾向的是哪个流派或人物?

孙金龙: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练习书法,也由于有绘画的才能,在小学、中学时期经常为学校、班级出黑板报和墙报。上中学的时候,便开始系统接触美术知识,遍访金陵名家,得到前辈的指点,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后拜张大千的关门弟子谢伯子老师门下,就是这样一步步在老一辈的帮助和影响下,不断精进绘画技艺。

孙金龙作品

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都有其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部分。徐渭,不求形似求神似,开创了一代画风。石涛主张笔墨当随时代,要有鲜明的个性与时代之风;另外还有八大山人、李可染等,都是值得学习的大师。梵高是用生命在绘画,观其画面能感知到他的热情与纯粹,这让人敬佩不已。

孙金龙作品

Q2:关于艺术语言

广州艺博会:从您的多系列艺术作品可以看出您非常热衷于水墨画(山水、花鸟)的创作与研究。请问您在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的过程中都经历过哪些阶段?您的泼彩泼墨艺术造诣极高,这其中是否有遇到过创作的瓶颈期或者对您影响重大的故事?这给您后面的创作有什么启发?

孙金龙:从小就喜欢山水画,花鸟画是从年后才开始的,我将山水画的技法融合到花鸟创作中。荷花是我花鸟系列中经常出现的题材,画好荷花已经很不易了,所以荷花值得我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探索。

孙金龙作品

虽然我生在江南,但内心有一种北方人的情怀,对北方的大山大水有一种天然的喜欢。岭南这片土地一直滋养着我的创作,如今已有十余年,在这十余年里我的创作起到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改变了自己的心境,沉下心来专注艺术的创作,才会有艺术的创新。我认为,人的进步在于思想的改变,唯有心境改变,后续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当然,还要自身的实践与勤劳,唯有注重平时的积累,坚定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所谓细水长流,就是每天坚持学习,哪怕每天只进步一点点。

孙金龙作品

我的绘画是偏写意的,不同的心情,所呈现的画面亦是不同的。人的情感是宝贵的,我在创作的当下只表达此刻的自己。写神在艺术创作中是极为重要的,从物象中脱离出来,将自己与天地融为一体,这是极妙的艺术体验。

孙金龙作品

广州艺博会:您年深入乡村小学支教,在此期间因创造性使用雷州半岛红泥土为主要颜料创作出的红土画,得到一致好评,成为“红泥画”创始人。您能详细讲讲其中发生的故事吗?您怎么看待传统与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

孙金龙:年的时候,在创作上遇到了瓶颈,想着换题材、换环境,机缘巧合,便前往雷州半岛支教。当时我穿着浅色衣裤,当地人看见我的衣着后,都建议我换成深色,不然泥土粘在衣裤上不好清洗,当时的我并不太在意,想着认真清洗就好。结果,粘在衣物上确实不太好清洗。得此启发,我便思考:能否将这种红泥土做成绘画的颜料?于是便开始了各种尝试,在红泥土中加入朱砂、红酒、普洱茶等,色彩层次非常丰富。

孙金龙作品

我将处理过后的红泥土用来画画,呈现的效果是令人惊艳的。“艺术向上,画家向下。”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最终给人以精神能量,若脱离了现实,高高在上很难创作出有温度的好作品。

孙金龙作品

好的传统应当被传承与保留,创新也应当在传统的根基上进行创新,不应当为了创新而创新,当自己有感而发地创作,真诚地表达自己,创新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孙金龙作品

每次举办画展,我都对自己提出要求:展出的作品不重复,上次展出过的作品不再展出,每一天,每一时刻的心情都是不同的,所以不同时间创作的作品应当有所差异,彼时的作品是彼时的“我”,它是我抒发真情的承载体,是珍贵的。

孙金龙作品

Q3:关于艺术表达

广州艺博会:老师,您的作品我们可以从哪几方面去解读、去理解?您在把个人情感内化到艺术中呈现给观者的时候,您是希望通过艺术这一媒介与观者产生什么共鸣?

孙金龙:不同的艺术应当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并持续保持创新的能力。在大自然中畅游,并非是照搬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而是要与山川对话,在自然畅快的呼吸中感受风声、水声等,这些流动的物象在不知不觉中滋养了我们的灵魂,若将这种感受融入至画中,当观者徜徉在画间时,这眼前的画面似曾见过又仿佛从未见过,这会让人回味无穷。

孙金龙作品

每个地域的山水都有其独特的气质,故而身处不同的山水,人的心境是不同的。如贺兰山就似汉子一般,景色很美,这是不同于别处的风景。再如昆仑山,静静观赏,会感受到天地间的气会慢慢沉淀下来,这是大自然独有的气场。同时,我希望自己能将感知到的万物之韵,万象之灵通过笔墨的形式分享给大家。

孙金龙作品

Q4:关于艺术标准

广州艺博会:您认为艺术有没有或者说有没有必要有一个评价标准,如果有的话,这个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艺术才是好的艺术?您的艺术主张或观点是什么?

孙金龙:艺术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差异之分。这涉及到审美观的构建,审美观的不同,所以面对同一件艺术作品,所感知到的,所给予的评价亦是不同的,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这是见仁见智的事。

孙金龙作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也可以运用到艺术观赏中,见贤思齐,以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为鉴,来补己之短、提升自己;见不贤而内自省,以别人的过失为鉴,避免自己犯错。以他人为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个人修养的提升方法。

孙金龙作品

纵观中国绘画史,描绘荷花的名家不在少数,如:吴昌硕、齐白石、石涛和八大山人等,诸位先生所描绘的荷花风貌亦是各异的,他们笔下的荷花,内在神韵、外在形态都有其各自的深层内蕴可供观者解读。而自己描绘荷花的时候,状态大多是快乐的,我把自己代入至荷花中,将荷花拟人化,注入自我之精神,呈现当下的状态,尊重当下的感受。

孙金龙作品

Q5:关于艺术生活

广州艺博会:您平时在创作之余有什么生活中的个人情趣和爱好?在创作之余都做些什么呢?最后老师是否有其他想和粉丝一起分享的故事?

孙金龙:在绘画的闲暇之余,我喜欢饮茶,喝点小酒。饮酒不醉为好,茶道是生活,是艺术,我们可在沏茶、赏茶、闻茶、饮茶间静心静神,陶冶情操,去除杂念。此外,还喜欢与三两朋友一起头脑风暴,吹水聊天。

孙金龙作品

从小到大,我很少撕毁自己认为不好的画作,好坏都是自己的印记。今年年初,我拿出20年前的作品,觉得不是很好,便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最终呈现出很不一样的画面,这次跨越20年的“合作”,令我惊喜不已。在艺术创作中,保持平和的心态看待不同时期的“自己”与创作,这点是很难得的,过往不管好坏都是“自己”,没有过往的经历或许就没有今天的“自己”。

孙金龙简介

孙金龙

SunJinlong

孙金龙,净明居士,自号聋者,年生于南京。中国颜真卿书画院副院长,南京画院特聘画师。师承江苏诸多名家,后拜大风堂传人,江南世家,谢伯子先生为师,博取众家之精髓,融东西方艺术之所长。

其画风雄厚、笔墨苍劲,画面灵动自然,尽展道古禅风,诗画相映。尤其泼彩泼墨色彩斑斓,意境悠远,引人入境。

艺术创作方面获得多方肯定:

·江苏省首届山水画金奖得主·金陵十佳艺术家

·作品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十六届新人新作展、美国世界书局当代青年画展、法国卢浮宫艺术馆画展、韩国汉城画展、香港画展、德国近现代艺术展。

在北京、山东、江苏、广东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年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十大山水画家”,被外交部评为“国礼艺术大师”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