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卢浮宫 >> 卢浮宫优势 >> 正文 >> 正文

百年东西求索,万里水路兼程吴冠中7件心

来源:卢浮宫 时间:2023/1/8

吴冠中,别名荼,年生,江苏人。年,进入国立杭州艺专,在林风眠的指导下开始研习西洋绘画。年,吴冠中获教育部奖学金赴法国留学。在负笈法国的四年里,吴冠中就读巴黎的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同时在卢浮宫研习西洋美术史。年大英博物馆为吴冠中举行个展「吴冠中:一个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其中意义深远,首次展出在世中国艺术家的作品。

自年代伊始,吴冠中专注于油画,藉西方油画色感表达中国情意的风景景观,实现「油画民族化」的理想。80年代开拓于彩墨,使中国水墨线条的蜿蜒流转、彩墨色点的跃动节奏,呈现现代艺术所追求的纯粹形式美感,达到了「中国画现代化」的突破。90年代则达到艺术家所说的「水陆兼程」,直至年左右,在油画及彩墨两方面都达到创作的顶峰。

永樂秋拍特别遴选了吴冠中七十年代风格迥异的两幅精致油画风景作品《喜鹊》(LOT)、《龙须岛》(LOT)与一张其晚期创作的极具代表性的江南水乡主题的典范之作《寂寞桥头》(LOT)。艺术家在其中完美地传达出「具象」与「抽象」,「意境」与「意味」之间的高度默契与平衡,继而在增加作品本身「东方意境」与「笔墨情趣」的同时,更为清晰地注入了源自西方的「形式构成」与「造型因素」,从而最终传达出一种对于南方水景的浓厚深情。吴冠中拓展了崭新的视野与气魄,穿梭于油画与水墨两种媒材,中国与西方两种美学价值的追寻,互为牵引,也使吴冠中在中国现代艺术历程中达到少有的艺术高度。

LOT

吴冠中(-)喜鹊

年作

纸板油画

36×28cm

题识:荼七二

背面签名:喜鹊吴冠中,一九七二年;张仃同志惠正一九八四年春节,荼

来源:中国嘉德年11月22日,LOT,成交价:RMB6,,

说明:此件拍品为张仃旧藏。一九七二年,张仃与吴冠中同在河北获鹿县小壁村部队农场劳动改造。一九八四年春节,张仃从中央工艺美院院长职务离休。吴冠中挑出这幅名为《喜鹊》的小油画相赠,是以纪念二人共同有过的特殊岁月。画中低矮的石板屋和石头墙,是太行山下民房的特色,暮色中老树的剪影有些苍凉,好在有三只喜鹊叽叽喳喳的喧闹,才使这血色的宁静中有了些许生气。一幅写生小稿,但在历史语境中解读,竟也有了象征的意味。(王鲁湘)

估价:RMB5,,-8,,

张仃,也许是吴冠中艺术理念、艺术作品......最早、最重要的伯乐和知音。吴冠中在三年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后,调到清华大学建筑系传授素描和水彩,其后又转至北京艺术学院(北师大美术系和音乐系前身)。年北京艺术学院撤销,吴冠中的归宿,成了巨大困扰。张仃先生得知后,亲自点名,将吴冠中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这里,吴先生一直工作到退休。

年,张仃在中央工艺美院主持「吴冠中绘画展」,这是吴冠中年从法国留学归来之后的第一个画展。第二年春,「吴冠中绘画作品展」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张仃为之撰写前言。随后,张仃先生又在《文艺研究》上发表《油画的民族化国画的现代化》一文,推介吴冠中的创作。正是以此一系列展览、宣传、推介...为发端,吴冠中在中国画坛声誉鹊起、确立地位。

吴冠中《喜鹊》局部

年春,张仃刚退休不久,吴冠中以油画《喜鹊》相赠,以示感激和慰问。《喜鹊》作于年,正是他们一起在河北劳动、共度艰难岁月之时,画作的时代意义、人文意义、情感意义、纪念意义......都是极为特殊和隆重的。《喜鹊》描绘了幽静而生机盎然的乡村一隅,构图上进行了裁剪和取舍,观者在高处以俯瞰的视角望向村落,视野中是村舍的屋顶,树木的中段与树冠,以及房舍、树木间隙中的远山,一只从树梢掠翅飞来的喜鹊正好与视点平衡。画家有意将高大的树木和轻灵的喜鹊作为主体,在空旷的画面中,造成一种大与小、动与静的对比,为景物不多的画面增添了一份意犹未尽的趣味。

《喜鹊》描绘了幽静而生机盎然的乡村一隅,构图上进行了裁剪和取舍,观者在高处以俯瞰的视角望向村落,视野中是村舍的屋顶,树木的中段与树冠,以及房舍、树木间隙中的远山,一只从树梢掠翅飞来的喜鹊正好与视点平衡。画家有意将高大的树木和轻灵的喜鹊作为主体,在空旷的画面中,造成一种大与小、动与静的对比,为景物不多的画面增添了一份意犹未尽的趣味。

吴冠中《李村》年作(左)

吴冠中《房东家》年作(中)

吴冠中《双燕》年作(右)

树木造型优美,两棵树一荣一枯,一高一低,紧紧相依,高大的树木枝叶繁茂,层层叠叠,随风起舞,画家以山水画中的写意笔触,通过线条的交错与重迭,在粗细、疏密的相互映衬中表现出枝条飞扬的姿态与缠绵的运动感。作为画眼的喜鹊则以黑色轻松点出,寥寥数笔即勾勒出对象轻盈的体态。纵观全幅,此作既有浓郁的乡土情调,又有中国山水画的「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吴冠中以真挚的感情和贯通中西的技巧,为观者捕捉、定格了寻常生活中令人动容的平凡之美。

(左)吴冠中《在天涯》年作

保利香港年10月02日LOT

成交价:HKD12,,

(右)吴冠中《双燕》年作

北京保利年12月06日LOT

成交价:RMB,,

LOT

吴冠中(-)龙须岛

年作

木板油画

46×61cm

签名:荼七六

来源:中国嘉德年11月22日LOT0

年7月1日,原藏家携本拍品至吴冠中家中,由吴先生亲自确认为真迹。

吴冠中先生的景油画,即便不考虑作者名气、影响、地位、市场价格......,单论其画面、笔触、技巧、造诣、意象......本身展露的技法、刻画、处理、表现......所散发的魅力、吸引力、令人叹服和感佩的精妙程度......,在近现代中国油画画坛,绝对可以算是卓尔不群、独树一帜、独一无二、独步天下。

《须岛》便是吴冠中这类独步天下的油画作品中,一幅绘制耗时颇、极用心力、描绘精湛、非常精彩的精品佳作。

吴冠中《龙须岛山村》纸本水墨(左)

吴冠中《龙须岛新貌》年作(右)

通过这幅《须岛》,可以十分完整的窥吴冠中先生油画作品的特征和品质:稳重而不呆滞、斑斓而不燥乱、刻意而不拘谨、写实而极富艺趣、空灵处不失深遂、繁密处蕴含灵透、庄重与秀丽相互呼应、相互映衬......。

吴冠中带学生写生

吴冠中油画的另一显著品质和特征,就是:吴先生灵活、充分、恰到好处的运用、施展......绘制油画的一切独特技法:涂抹堆砌、平涂描画、勾勒刮划......,将描绘对象的:质感、体积感、结构、向背、远近、轻重、动感、美感......淋漓尽致的展现在画面之上。

吴冠中《山东荣成龙须岛》年作(上)

龙须岛风景(下)

东方韵味、意趣、甚至中国画笔法与方工具、技法的结合,是吴冠中油画的第三个特征和品质。此幅《须岛》中浑厚、高耸的山峰上,从中景一直延伸到山顶的陡坡、崖壁上的丛丛树木和轻灵翱翔的海,吴先生即以中国画的点景法巧妙施绘,犹如宋元东方山水画般的神韵、情趣......瞬间弥漫、回荡于画面之中。

吴冠中《龙须岛》局部

顺着上述三方面的脉络,品读吴冠中先生的油画、品读这件既气拔云天、又平静高远、意趣满篇的精品佳作,便不难发现此中的不同凡响和卓尔不凡。

LOT

吴冠中(-)寂寞桥头

年作

50×60cm

签名:荼O八

出版:《吴冠中年作品年鉴》,荣宝斋出版社,年

估价:RMB3,,-6,,

吴冠中先生绘制此幅《寂寞桥头》时,已是89岁高龄,相当于白石题记93岁(实际年龄为89岁)的时期。此时距离先生过世,仅仅只有两年。此件《寂寞桥头》不同寻常之处,除了上面一条,或许还有两点:

吴冠中《秋瑾故居》年作

永樂拍卖年夏拍

成交价RMB70,,

一、这幅表面看似轻松、挥洒的作品背后,是先生在这幅画中,毫无疑问地注入了其一生对家乡、对江南、对家乡的江南水乡...所有积淀的情怀、所有深邃的感悟、所有炽热的痴迷、所有不舍的眷恋......;毫无疑问,这件作品,是先生对自己一生江南水乡题材绘画:最后的讴歌、最后的总结、最后的诠释、最后的表达、最后的倾诉......。

二、吴冠中先生一生作品,绝大多数都是面对实景写生,亦或对照速写进行较为尊重真实景物的再创作。这幅作品,似乎是先生根据头脑、印象、记忆、感觉......用印象派手法涂抹而成的——心中水乡。

克劳德·莫奈《吉维尼的严冬》年作(左)

彼埃·蒙德里安《灰色的树》年作(中)

威廉·德·库宁《海盗(无题二)》年作

美国纽约现代艺术美术馆藏(右)

作品命名《寂寞桥头》,而吴冠中先生自己,正是屹立于中国艺术桥头和巅峰、积极倡导东方艺术观念、艺术语言、各艺术流派...相互融汇、相互吸收...的新时代中国艺术的标志和旗手。画作的名称和意象,是否表达了:此时,屹立艺术桥头的吴冠中先生环顾四周,也许感到了一丝深深的寂寞、落寞...?

吴冠中《寂寞桥头》局部

LOT

吴冠中(-)补天

纸本水墨

56×67cm

钤印:吴冠中印

估价:RMB,-1,,

吴冠中《青岛渔场》1年作

中国嘉德年06月19日

LOT成交价:RMB1,,

《补天》即为吴冠中的最后一个艺术阶段的代表作。画法上,画中以类似于版画的黑白色调为主,在对角线的构图中,右下侧以淡墨绘出山峰的绵延起伏,逸笔草草,左上侧以干涩的重墨绘出天空,笔墨苍老凝重,在山峰顶端和天空中以少许具有女性气质的粉色。吴冠中在此幅画中抛弃了以前的画法,不再重视客观世界的现实性,甚至不再关心笔墨的韵致及东方情调,而是直接以狂放的笔墨表现出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此作中的荒诞的画面效果、神秘主义色彩及悲剧性的基调表露出强烈的表现主义倾向。

LOT

吴冠中(-)老重庆

年作

28.6×48.4cm

签名:荼重庆.11月

估价:RMB,-,

1年代老重庆

吴冠中《老重庆》年作

香港苏富比年10月05日LOT

成交价:HKD5,,

LOT

吴冠中(-)卿卿性命、诗画恩怨、水乡

47×58cm

44×48cm

39×37cm

钤印:荼,无法,无法

估价:RMB,-,

六件作品《大漆园》、两幅《卿卿性命》、《水乡》、《风筝不断线》、《诗画恩怨》均创作于5年至年之间,是吴冠中最后五年的作品,全部出版于《烈士暮年·吴冠中万年水墨·书法浅析》。这批作品采取了吴冠中所独创的书画结合的形式,对书法的笔线、汉字的结构和水墨画的空间进行了重新演绎和创意组合,这些充满实验色彩的画作一方面延续了艺术家以往的笔墨经验,另一方面也是对既有形式的重构。

LOT

吴冠中(-)风筝不断线、大漆园、卿卿性命

44×47cm

钤印:荼

估价:RMB,-,

在两幅《卿卿性命》中,一幅从颜体变形而来,用笔粗壮厚重,结体瘦长,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另一幅则有草书笔意,运笔灵动,点画飞扬,遒劲有力。《诗画恩怨》富有篆书笔意,行笔圆转,字体结构平稳简约,疏密有致,拙中见巧,背景以干涩的水墨造成如拓片一样的纹理,再点缀以红、绿、黄色点,丰富的色彩与特殊的肌理效果化解了方正字体的端严态势,使画面诙谐灵活。

《大漆园》的背后是吴冠中与漆画家乔十光的一段友情,年时,吴冠中曾经探访乔十光在北京的大漆园工作室,两人还共同创作了漆画《屋宇》,吴冠中对乔十光的评价很高,认为他「将现代生活引进了漆世界,或者说将漆画引进了现代审美领域」。《水乡》和《风筝不断线》均为洒脱不羁的行书,艺术家在一个笔画之中融合了粗与细、方与圆、曲与直、欹与正等诸种矛盾,点画的端部及转折处呈现出丰富多变的形态,每一笔都透露出朝气蓬勃的生命气息。在这六幅作品中,吴冠中完全颠覆了自己过去的画法,他通过造型与字体变化所表达的是汉字与人间形象的亲疏因缘,是韵律与脉脉情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