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卢浮宫 >> 卢浮宫优势 >> 正文 >> 正文

海报观潮丨这份文件历经三年终出炉,重塑未

来源:卢浮宫 时间:2022/9/5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传递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756949.html

徐坤杰

博物馆赋能人们的美好生活,“逛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与此同时,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需求,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世界各地博物馆也正在经历各种各样的发展困境。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意在探讨“面向未来,博物馆如何应对社会、经济、环境等多重挑战,及时调整完善自身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

主题即关照当前现实危机,更呼吁创新变革博物馆发展事业,化“危”为“机”,突破“困境”和“迷雾”。

近日,国家文物局等9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份文件从研究、起草到发布历时近3年。

《指导意见》提出,到年,我国要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包括重点培育10至15家世界一流博物馆,实施卓越博物馆发展计划、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鼓励文化资源丰厚地区探索建设“博物馆之城”“博物馆小镇”等内容。

博物馆发展危机几何?

博物馆有天然的公益属性,其存在和发展更多地是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但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后疫情时代”的影响,博物馆正在经历发展困境,早已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借由此次危机集中显现与爆发,社会功能的发挥受到严重抑制。

有数据统计,年,全球家最受欢迎的艺术博物馆吸引了超过2.3亿游客;年,这一数字降至万,下降了77%。还有调查数据显示,全球将有23%的博物馆会因为这次疫情倒闭。

全球不少知名博物馆,包括巴黎卢浮宫、英国泰特博物馆等,都正在被财政危机所困扰,有的博物馆甚至被迫关门,工作人员、文博展览服务大幅缩减。

据媒体报道,年,卢浮宫的收入减少了多万欧元(1.06亿美元);在英国的泰特博物馆,一般门票是免费的,但特别展览是赚钱的,销售额下降了万英镑(万美元)或60%。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拍卖部分艺术品,弥补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

疫情给博物馆发展带来严重的经济打击,馆舍失修、雨水渗漏损毁珍贵文物等现象也多有发生。

同时,近年来,从文物保护研究项目到文物资源IP开发,博物馆业加快了与数字化的牵手。但数字化转型建设在保护和加速博物馆文化资源传播的同时,资金耗费也相当高,很多博物馆面临经费不足的难题。

以故宫博物院为例,故宫端门一处的数字化费用就曾达四千多万,其中一个投影仪的价格就达到了数百万;而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也曾对记者表示,莫高窟数字化建设有很大一部分需要通过贷款和多途径筹款来完成。

此外,如何维持、巩固和探索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与公众对话,也成为很多博物馆事业发展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当前除了常态化主题展览、定期推出的特色展览,很多博物馆,尤其是各专业博物馆、区级博物馆,在社会服务中,其引领功能和带动效应尚未得到有效发挥。

逆势向上,“到博物馆去”成社会新风尚

值得指出的是,在全球博物馆事业发展陷入危机的同时,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文化强国建设的推进,加之当前疫情的有效控制,我国博物馆事业正逆势迎来了快速发展期,越来越成为全球博物馆发展的焦点。

据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我国,“十三五”期间,国家备案博物馆由家增长至家,增幅23.4%。其中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家,非国有博物馆家,免费开放博物馆家,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

年全国博物馆举办2.9万多个展览,策划22.5万余场教育活动。考虑到疫情影响因素,在我们采取限流措施的状况下,仍接待观众5.4亿人次,其中未成年人观众1.3亿人次。

“到博物馆去”已经成为社会新风尚,人们越来越愿意走进博物馆,感受文化魅力,寻求灵魂共振。以今年“五一”出游为例,“博物馆游”备受公众青睐,故宫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南京博物馆、湖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游客激增、人气爆棚。

游客观游故宫博物院。

数量在增长,文博服务质量也在提升。

各地博物馆踊跃推出精品展览、文创产品和线下活动,力求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创造并引领新的文化消费,像考古盲盒、唐宫夜宴等文创产品,正在引领国潮消费新时尚。

“国家宝藏”“博物馆说”“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河南春晚奇妙夜”……通过打造“文化盛宴”,“让文物活起来”。这些与文博相关的影视剧、纪录片、综艺节目正成为综艺电视领域的“顶级流量”,深受观众喜爱,在彰显“文化自信”的同时也收获了“文化认同”。

建成“博物馆强国”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实力的象征,建成“博物馆强国”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在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中,有一个重要节点,即在年下发的《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通知中提出,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当前,绝大多数公共博物馆都已实现了免费开放。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大多数国有博物馆实现“无门槛”观游,博物馆的公益属性和社会效益更加凸显,在丰富公众文娱生活、服务公众终身学习教育、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博物馆所扮演的角色和职能越来越重要。

5月28日,四川德阳,国潮大秀亮相“走进三星堆读懂中华文明”主题活动。

面对当前全球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危”与“机”,已发布的《指导意见》指出,到年,中国特色博物馆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博物馆社会功能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为全球博物馆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罗静表示,要加强国际间博物馆领域的经验分享与交流合作,凝聚成为中国特色博物馆发展理念,让中国博物馆进一步成为世界博物馆的焦点。

从“文物外展”走向“理念输出”,通过博物馆强国建设,极具感召力和吸引力的中华文明也将与世界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和动力。

未来博物馆是什么样子

博物馆连接过去、现在和将来,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但“曲高和寡”,仅仅有文物并不等于就是博物馆,博物馆的使命在与公众建立愈来愈亲密的关系,让博物馆历史文化元素“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在于通过文物来讲述历史、传承文化、启迪未来。

那么,博物馆如何突破困境,实现恢复与重塑,并推动形成百花齐放、多元共生的博物馆生态?

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提出,未来博物馆事业发展需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推动博物馆特色发展;提高展陈质量,紧扣时代脉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