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美博物馆的藏品中,来自中国敦煌的文物也是极为重要的部分。这批文物均来自伯希和一九零六年的探险。当时,二十七岁的伯希和带领着一个由军医路易·瓦朗和摄影师查理·努埃特组成的三人探险队,前往中亚和中国进行考察。他们搭乘火车经莫斯科进入中国新疆,并在一九零八年抵达敦煌。作为语言学家和汉学家的伯希和不仅精通中文,还通晓十二种语言,他在藏经洞中精挑细选出的两千余卷文书均为学术价值极高的绝品。因此后人总结,从敦煌流失的藏经洞文物,藏于英国者最多,而藏于法国者最精,而吉美博物馆,就是这批「最精」的敦煌文物的收藏地之一。据统计,吉美博物馆藏有伯希和带回的中国文物绘画二百二十卷、木雕二十一件,以及三角幡头、纺织饰品残片、丝锦和竹编经帙等。其余的敦煌文书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盛唐行脚僧像绢本彩绘,伯希和取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
北宋耀州窑青瓷剔花牡丹纹双凤口注壶
在绘画藏品中,有三件出自敦煌盛唐时期的作品极为珍贵,一幅为《阿弥陀西方净土变》绢画。这幅八世纪初的作品,被认为是描述极乐世界最早的一件画作。画中阿弥陀佛居中,上为华盖,两旁侍立观音、大势至菩萨,下方舞乐齐奏,前方的莲花宝池有众多化生童子嬉戏其中。整个画面色彩斑斓,堪称杰作;另一幅《普贤菩萨骑象》幡画,线条运笔流利,色彩鲜艳,绿、红、白、黄、蓝色呈现强烈对比;而《行脚僧像》则描绘一行僧,手持念珠与香棒,背负经箧,身伴一虎,反映了行僧的艰辛与执著。
吉美博物馆中国展厅
商青铜象尊湖南出土
除了瓷器与来自敦煌的珍品,吉美博物馆的青铜器收藏也值得一提,尤其是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象尊。尽管它的顶盖已丢失,且象鼻大部分被毁,但依旧是目前世上所知的动物型尊中最大的一件。这件展品可谓身世坎坷:一九零三年六月,法国著名的土耳其裔收藏家卡蒙多伯爵在杜鲁欧拍卖行的一次拍卖活动中以三千法郎购得此尊。当时编号为四零五的拍卖目录描述如下:「大件象,风格古老,背上附圆腹型壶,可能为后代加制;动物站立,短鼻上卷;象体全身如同壶一样雕有丰富的纹饰;绿锈色;高一米、宽零点九五米。」同年,卡蒙多伯爵将之捐赠给国家,但保留生前使用权。一九一一年卡蒙多过逝,次年该尊才与伯爵其它的精美西方家具以及日本版画等藏品正式转入卢浮宫。一九一四年卢浮宫远东分部将其归入「缅甸或高棉的雕塑」中,编号为二百九十一的藏品目录仅描述该尊为「绿色青铜象」,并未提及其他;直到一九二二年,象尊才被纳入「中国雕塑」目录之下,并被重新断代为「公元前三世纪前的中国艺术」。一九四五年,该象尊随着其它被置换的卢浮宫藏品来到了吉美博物馆。
辽金时期三彩罗汉坐像出自河北易县八佛洼,原为十六罗汉之一,上世纪初流散海外,今仅存十尊,分藏于欧美各博物馆
文章节选自《紫禁城》年2月刊,郑珊珊《塞纳河畔的亚洲之光巴黎吉美博物馆与中国古代文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9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