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学家圈
罗振宇和吴晓波跨年()演讲的几个错误
本文作者:经济学家圈古月人
肯定有人说,怎么年年找这俩人错误呢?我也不想啊,但看到一些人转发,我也不能免俗啊,点击去看了看,发现了几个事实性错误。重申一遍我的态度啊,罗振宇和吴晓波都有市场有需求,做的很好,我只是说几个下事实性错误,是纯粹性错误、硬伤错误,主观性偏好的咱管不着。
罗胖胡乱演绎贝聿铭大师经验炮制假鸡汤
罗胖开篇说:
此刻,我想向他致敬,贝聿铭先生。年5月16日,贝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岁。他是一个在世上留下了很多座纪念碑的人。但是,你如果去读他的传记,会发现,几乎他的每一个建筑作品,在当时都面临责难和挑剔,都是历经千难万险才来到世间。
这段听着好像是罗胖说的那个意思,并且感觉上罗胖是读过贝聿铭传记的,但我高度怀疑,罗胖没看过贝聿铭传记,罗胖张口就来“几乎他的每一个建筑作品都被指责和挑剔”,这纯粹是把卢浮宫的争议扩大到他所有的作品上了,属于YY过度。
贝先生从哈佛毕业进入到齐肯多夫的公司,几乎就是由着艺术家的性子来的,在传统的建筑行业逐渐展示出天才,比如比较著名的基普斯湾项目。贝聿铭单干后修建的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肯尼迪图书馆等项目,让贝先生成为行业翘楚。汉考克大厦的事件让贝大师走入低谷也不是因为设计问题,而是玻璃质量问题,虽然当时在美国业务有影响,但是人家国际业务继续扩张。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修建,让贝先生大放异彩,密特朗看到后找贝聿铭修建卢浮宫项目。也就是卢浮宫金字塔这个项目争议大,大家也熟知,罗胖便放大成了几乎每一个建筑作品,纯属扯淡啊。卢浮宫成功后,名声在外,后期的知名建筑如日本美秀图书馆等都是顺顺利利,哪里有责难和挑剔啊。
而且人家贝大师最成功的地方是和甲方关系处理的很好,专业、认真、哈佛团队等让委托方高度信任他。比如肯尼迪的妻子,比如密特朗总统,比如小山美秀子,这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罗胖没读过就瞎忽悠。
罗胖接着深情的说:
曾经有人问他:你怎么看待外界对你的挑剔?
贝聿铭对此的回答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因为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中。”
这块就纯粹是得到做文案的团队给罗胖挖坑啊!这段话是摘自《贝聿铭谈贝聿铭》,是贝聿铭的德国朋友波姆对贝聿铭的采访,但是抄错了。
原文是这样写的:
波姆:贝先生,您是否羡慕那些创造了建筑流派的建筑师?
贝聿铭:坦率地说,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决我自己的问题上。在我看来,建筑设计者在追求真实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分析过程才是重点。我不属于任何流派,也没有投入任何建筑运动,吸引并群聚追随者特别是青年建筑师好让自己成为有品牌的建筑师,那不是我的方向。
波:您对建筑设计的态度并不在于建立个人风格,您也不认为自己有个人建筑风格,因为您的出发点是针对问题去解决问题…
贝:对我来说,每个问题都是不同的挑战。建筑设计中变化多端的各种可能性是最有意思的,这是长期分析观察的结果,很难传授。我猜想我一定也有我个人的设计风格,就好比我的笔迹,但这并不是刻意形成的。
链接参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