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5分钟,修图两小时。现代人都明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道理。但其实对美的追求不仅“人皆有之”,更是“自古有之”。
在滤镜和P图出现之前,人们对美的需求一样旺盛,于是催生了一些古怪又高效的人像美化技术。
01油画美颜
为了留下自己青春的容颜,维多利亚时代(年至年)的英国贵族会请画师来给自己画肖像画。画师要想博得顾客的欢心、获得相应的报酬,除了要画得传神,更要懂得适当美化。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她执政期间正是英国“日不落帝国”时期。随着英国的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贵族们对艺术和美的追求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女王本人也不例外。
油画中的女王皮肤白皙、面容精致,神情柔和又不失尊贵。
但照片中的女王的神情更显严肃庄重,王族气质更是跃然纸上。但样貌和气质与肖像画中的形象还是有些出入。
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也留下了许多肖像画。与照片相比,画中的亲王身形更加消瘦、挺拔,脸上的神情也较为放松,并且头顶的头发也更多!
阿尔伯特亲王
现存于巴黎卢浮宫的油画《拿破仑加冕》,是记录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的杰作。这幅作品虽然以真实著称,但画家的记录其实也是有所取舍的。众所周知,拿破仑十分在意自己的身高。拿破仑的实际身高只有1.68米,但在画家的笔下,拿破仑在画面中的形象看起来得有1米8。
根据画师的手稿来看,拿破仑在加冕时傲慢至极,夸张地举起皇冠,准备给自己戴上,而一旁的教皇则显得略有尴尬。聪明的画师巧妙地避开了这个瞬间,在最终版本的图像中,拿破仑已经戴上了桂冠,神情自若、从容。教皇的帽子和拿破仑的体态都有所调整。
很显然,画师在给贵族们创作肖像画时,会进行艺术调整,为了将顾客的最好状态和形象留在画纸上、流传给后人。
02照片加工
最初的相机虽然不如现在的成像清晰,但会铁面无私地反映镜头里的内容。没有美颜和滤镜的加持,爱美的人们也自有办法让照片中的自己看起来更好看。
为了让自己的腰看起来更细、皮肤更光滑,人们想出了手动修图的妙招——用刀片刮削照片。就和学生们在试卷上写错字的时候,会用到的修改方法一样!有时候为了修改脸型、体态,数字时代之前爱美的贵族们还会用上铅笔甚至颜料,在已经洗出来的照片上进行二次创作。
第二列的图片上还有创作留下的笔迹。
这是前数字时代人们用来修改照片的工具:水粉颜料、橡皮擦、木炭棒和喷枪。
反正都是修图,前期滤镜和后期“物理p图”的差别也不大!
03化妆技术
除了画师的心领神会和后期的物理p图,还有一项步骤可以加倍改善照片和肖像画的效果。那就是——化妆。
在妆容的打造上,美白往往都被放在首位。古今中外的人们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白,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哪怕中毒受伤也在所不惜!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有名的美容专家在杂志专栏里建议,女性可以服用一种砷(shēn)片以达到美白的效果。
但长期接触砷不仅会导致神经系统和肾脏损伤、脱发等疾病,还会让身体长出白斑,呈白癜风状。而且,砷也会让使用者逐渐上瘾,成瘾者只能不断加大用量,直至死亡。
被人工造纸中砷影响的工人的手,年。图源:Well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