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段落-----
萨特
萨特几乎每天都是在危难中或是悬念中入睡的。想像占据了他精神世界的全部,这种丰富而执着的想像活动在萨特的一生中都保持着。
夏初,巴黎人纷纷涌向外国或外省的海滨消夏、游玩,繁华、热闹的巴黎城一时竟显得有些空荡荡的。外祖母、母亲带着萨特前往阿尔卡松小住,外祖父则由于学校还未放假暂且不能随同。
外祖父的字很漂亮,因此他是乐于写信的。即使是短暂的别离他也要每星期写三封信。每封信中有两页是写给外祖母的,给母亲的只有一句附言,但萨特却能单独收到一封用诗写成的信,这无疑是外祖父对外孙刮目相看
会作诗了!激动无比的萨特很快就不满足于只给外祖父写信了,他急于寻找新的创作题材。邻家有个叫薇薇的女孩真可怜,小小年纪就患了肺结核,只能成天躺在轮椅上。萨特同情她,也很喜欢她,把她当作一位可爱的天使。他常常挨着她坐着,给她讲他从书上看来的各种故事。既然会写诗了,薇薇是不该忘记的,萨特写了好几首诗献给薇薇,诗虽短,小女孩却看不懂,但大人们对之赞不绝口。萨特很容易诗兴大发,但生活中可用诗歌来描写的东西太少了。还能写些什么呢?这个问题不停地在他的脑中萦(yínɡ)绕。
这时,有人送给萨特一本拉封丹的寓言故事集,萨特不喜欢这本书,上面的情节让他很不以为然,看到最后他决定用12音节的亚历山大诗体来对它进行改写。这太超出一个孩子的能力了,大人们对这一想法并不支持,但萨特一意孤行,全力以赴地投入了改写工作。终于吃力地把自己在连环画、杂志上看到的那些动人心魄的冒险故事加了进去。而在不知不觉中,韵(yùn)文变成了散文。
一位有着非凡敬业精神的科学家,带着他美丽的女儿以及一位强壮的青年探险家,一行三人沿着亚马逊河而上,去寻找一只珍贵的蝴蝶。这就是萨特所写的第一部小说《为了一只蝴蝶》的故事梗(ɡěnɡ)概
独特的情爱方式
成年后的萨特不太喜欢自己的童年,对自己的少年时代也颇有抱怨
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4年的确是丰富、快乐的岁月。从踏入校门第一天起,萨特便因为从此开始了真正的独立生活而狂喜不已,他很快适应并热爱上了这种与同学们同吃同住的寄宿生活。因为无拘无束和成熟独立的同时获得,此时,萨特的潜在才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年的复活节假期结束了,同学们又回到了校园。小别之后的同学们三三两两围在一起交谈、讨论或打闹,校园里一派热闹、喧哗。在这一群生气勃勃的学生中,头戴一顶可笑的帽子,正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的萨特显得十分突出,他的谈话对象是一位比他要高得多的、傻乎乎的女同学。也许萨特的见解过于玄妙、高深,这位可怜的女孩听得一愣一愣的。萨特很快离开了她,他无法忍受自己的精辟议论得不到共鸣。不一会儿,人群中又响起了他那为人所熟悉的尖锐的声音——他又和另一位长得漂亮多了的女同学侃(kǎn)上了。这次,她不似前面那位只知洗耳恭听
这时,同学埃尔博走过来了,他先走到高个子姑娘面前,抓住她的手,带她穿过人群来到萨特面前:“萨特,这就是我经常对你说起的西蒙娜·德·波伏娃。”萨特抬起头——他和波伏娃都永远忘不了这一天:那是复活节刚过完的那个星期一。
西蒙娜·德·波伏娃比萨特小三岁,也出生于法国巴黎拉斯佩尔街的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
21岁的波伏娃是索邦大学的学生。两年前她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普通哲学证书”,取得了哲学学士学位。
只在几天之内,萨特和波伏娃这对新结交的朋友就形影不离了。对于波伏娃来说,萨特是她理想中的伴侣。
“从今以后,我将负责保护你”。一天,萨特对波伏娃冲动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波伏娃并不觉得突然。他们天天在一起,除了睡觉之外,几乎没有离开过。更重要的是,他俩不断地发现彼此的志趣和思想上的共同之处,并越来越使对方着迷。波伏娃立志毕生奉献于文学事业;而萨特没有写作就活不下去;波伏娃认定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好奇是自己最宝贵的品质,值得不惜一切代价去维护它;而萨特则“从不停止思考”,“从不认为任何事情会理所当然”……从一开始,萨特和波伏娃的关系就建立在真正的相互理解和谐一致的基础上,这种精神上和智力上的和谐一直持续到他们生命的最后一息。
秋天,是巴黎最美丽的季节。有一对年轻人永远忘不了这个秋天——他们一生中最美丽的季节,这就是萨特和波伏娃。
萨特不久就得去服兵役了,离愁使这段相聚的时光格外值得珍惜。
每天早晨,一对年轻人分别从自己的住处赶往卢森堡公园会面。然后便依偎着坐在一个石雕像下面的排椅上,有说不完的话。
在对彼此都有了几乎是全部的了解后,到了该明确他们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关系的时候了。一天傍晚,萨特和波伏娃散了很久的步,后来走到卢浮宫,在一条石凳上坐下来。尽管对于两人的关系问题各自都思考了很久,也不时触及这个话题,但真正认真地谈它却从未有过。而对于两位哲学博士而言,任何含糊不清的诸如“恋爱关系”、“朋友关系”、“特殊朋友关系”……都起不到界定和规范彼此的作用。
“我们签个为期两年的协议吧。”萨特先开口了,这几天他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他继续阐(chǎn)述“协议”的具体内容:在未来的两年中,他们不必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但可以“尽可能地亲密地”一起生活。然后,他将到日本去谋个教职,在那儿呆个两三年。他建议酉蒙娜也去国外找份工作。两地分居几年之后,他们将在世界上的某个地方再次走到一起,重新开始一种或长或短、或多或少的共同生活。当然那需要他们继续签订协议。最后,萨特强调这一协约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双方不仅决不能互相欺骗,而且不应该互相欺瞒,两个人的生活、思想对于双方来说应该完全是透明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