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上野公园,是多数游客的必去之站。无论是樱花季的落英缤纷,抑或夏日里的绿意满眼,景致从来都只是上野公园吸引人气的其中一方面。作为日本的第一座公园,这里历史文化深厚,有明治时代大将军西乡隆盛的铜像和供奉德川家康的东照宫;这里有恩赐上野动物园和无数鸟类迁徙停靠的不忍池;这里还有可供公共活动的东京会馆、国立科学博物馆、上野之森美术馆以及硕大的东京国立博物馆。
?????对于建筑师而言,要论这里最吸引人的,则属占地面积不大但地位极高的、现代主义建筑四位大师作品中距离我们最近的一座:
?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的国立西洋美术馆
??以上四张为网络图
?
作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Corbusier在全球7个国家共有17个建筑作品被列入世界遗产?。相比活跃在教科书上的朗香教堂、马赛公寓和萨伏伊别墅等,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可能并没有那么起眼,但建筑赏析的特别之处就在于:现场参访所获得的空间、环境、材质、细部以及氛围的感受,可能与从书本及照片上的所得大相径庭。因此,这座?美术馆于设计师的实际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远超那些物理空间上?难以到达的?作品。?鉴于Corbusier为日本带去的巨大而长远的影响,他本人却只在日本留下了一件作品。
?以下这个视频?可以给各位快速建立起对于这座?美术馆的感受:
视频来自Youtube
?
题外话,订阅号里曾分享过Corbusier的一本诗集,对的,你没看错:诗集。
个人体会是:读不懂他的诗,但很爱他的画。
缘起说起这个项目的起源,倒真是有点意思。松方正义(两度当选日本首相)之子、企业家松方幸次郎作为一名收藏家,从一战期间开始在欧洲大规模收集艺术品。他本计划将这批艺术品带回日本建立一座私人美术馆,但受二战影响,仅有约件浮世绘版画被带回日本,另外约件西方绘画与雕塑则交由法国罗丹博物馆馆长LéonceBénédite保管。二战结束后,这批艺术品被法国以“没收敌产”为名收归国有。?
?年,日本向法国要求归还这批艺术品,法国最终同意移交的条件为“在日本建立一座由法国建筑师设计的美术馆”。年,?时任卢浮宫美术馆馆长的GeorgesSarre来日师表达出“希望建立的新馆场所选在东京上野”的意愿,?之后才有了?日本委托Corbusier?设计这座国立西洋美术馆。美术馆历时4年完工,年6月对外开放。年,该馆因Corbusier?的设计而成为东京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地。
??以上三张为网络图?坂仓准三与柯布在桂离宫于是,?美术馆以法国返还的松方收藏品为基础,结合?每年购买??的作品和捐赠、托管作品作为常设展。其中值得一提的有?两位艺术家。一位是松方的密友克劳德·莫奈。这里展出的?《睡莲》是所展出的莫奈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幅。莫奈曾提出向松方销售自己在吉维尼工作室的所有作品,松方最终购买了其中18件。另一位是奥古斯特·罗丹。美术馆收藏了86件罗丹的作品,其中超过半数是雕塑,?其中最著名的是两座青铜雕塑:"沉思者"和"地狱门"。
美术馆官方平面图?“睡莲”?沉思者?加莱市民?地狱门
?拉弓的赫拉克勒斯
主馆
若要说到这座美术馆的艺术?藏品,那么Corbusier设计的美术馆本身也可算作是一件20世纪的超大型艺术作品。
主馆基于随着收藏品的增加而可扩展建筑的“无限成长美术馆”这个创意所建。主馆集中体现了Corbusier在设计建筑物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成为新时代建筑基础的理论和体系。包括以柱子、底板和楼梯等简单结构为基本单元的“多米诺住宅”建筑形式,他结合古老西欧的石造建筑未能实现的建筑的可能性而提出的“新建筑五点”、他为了实现建筑与人体的和谐而发明的尺度系列“模度”等。后来,随着收藏品的扩充和活动的开展,增建了新馆(年)和企划展览馆(年),没有按照柯布西耶的构想进行增建。
进行主馆的建筑设计时,勒·柯布西耶认为建筑应随着藏品的增加而扩展,并将其作为自己?早期“可生长美术馆”概念的实现。建筑像是螺旋的贝壳一样可以向外侧无限增长,将来当需要扩建的时候,可以把原有建筑向外侧扩展。但“可生长美术馆”并非单纯地像花卷一般向外盘旋,而是在内部形成四条向四方发散的通路,将建筑的整体构成有力地统一起来。
??网络图
勒·柯布西耶制定了一个总体规划,包括博物馆周围的一大片区域。超过当时设计需求的额外内容虽然没有实现,但仍被保留在计划中以指导未来的扩展。柯布西耶要求他的三个日本徒弟:前川国男、坂仓准三和吉阪隆正负责绘制详细图纸并监督施工,而他自己则忙于其他项目的设计实施,并没有停留在东京而是送来了设计草图。前川国男后来即主持修建了在纪念美术馆设立20周年的年竣工的新馆。
???以上三张来自“勒柯布西耶全集”
美术馆的平面为正方形,各边排列7根现浇混凝土圆柱。这些圆柱在二层是与墙壁脱离开的独立存在,并且承重的柱和梁由于使用了姬小松木材制成框架,再注入混凝土制成,所以表面上有漂亮的木纹。
美术馆平面图,来自网络上图的左侧为主入口立面,进入美术馆后除了门厅之外,参观先要进入建筑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位于正中的、有着三角形天窗采光的通高大厅,Corbusier将其命名为“19世纪大厅”。自然光线透过三角形天窗洒向室内,加上巧妙的、由建筑结构所组成的“十字架”,让来访者仿佛在美术馆中体验到了教堂的神圣与静谧。
???Corbusier的经典设计手法和元素在这有非常集中的体现:混凝土墙、光线、矮墙、坡道、柱、不规则天井、一层透空,幸亏这个厅里展示的都是雕塑作品,否则,来参观的建筑师极容易将其当作一个活生生的现代建筑手法展厅来审视。
??以上两张为网络图
?在大厅的一侧,一层到二层通过坡道进行连接,游览者可以一边欣赏雕塑,一边步行向上,感受周围景致的变化,比如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雕塑,抑或室内建筑元素在观察者视角变化中呈现的不同组合。
??二层环绕19世纪展厅四周的展览室通过高低有致的天花板和不连贯的墙壁营造出了多种多样的空间延伸效果,使人能在体验丰富变化的同时,周游参观。天花板较低的部分高度厘米,正好和柯布的“比例人”的高度相同,较高部分天花板高度正好是较低部分的两倍。而阳台扶手的高度1.13米、柱子间隔的6.35米也正符合模度。
??????新馆与主馆之间的花园,可以从外廊上看到,阳光充沛,分外惬意。当年扩建新馆时,前川国男考虑到要与柯布西耶设计的主馆融为一体,外墙采用了开放结合式PC板,是可以在建筑物外侧隔热的双重构造。新馆与主馆一起形成环绕榉树、银杏树和樟树三棵大树等的布局,由此营造了郁郁葱葱的中院:
?上图为网络图
?????年阪神大地震之后,日本提高了公共建筑的耐震基准,为了补强国立西洋美术馆的抗震性,在不改变原有设计的条件下,决定采用新的抗震方法——将建筑整体抬起,在柱子的下方放置可以吸收地震力的免震胶垫。参观者、美术品得到了保护,Corbusier的建筑也不需进行改变。
外立面的精彩与耐看程度,丝毫不低于室内。镶嵌了鹅卵石的外墙由不承重的可拆卸板材制成,目前均已全部换成了新墙板。远看有肌理,近看有细节,令人感动于大师们对于色彩的搭配与材质的选择:
????入口侧的底层架空休息空间,正是Corbusier提倡的“现代建筑五点”中的一条,炎热的夏日里在这里等人休息,尤为惬意:
??主馆的形体组合与尺度把控,简洁优雅,每一笔都值得深究,每一个角度都耐得住长久的赏析:?????????顺便一提:新馆与主馆的交接处,有材质的对比与呼应:??主馆外,广场外侧的下沉广场可通往后来加建的企划展览馆,而这里的阶梯设计,也堪称经典:???换一个专业摄影师的角度,更加惊艳;而在这组黑白照片里,也可以看到Corbusier常用的坡道元素:????以上四张为网络图能够拥有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是一件极值得重视的事情。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