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卢浮宫 >> 卢浮宫图片 >> 正文 >> 正文

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镇馆之宝,伏

来源:卢浮宫 时间:2022/9/2
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m.39.net/pf/a_5837448.html

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镇馆之宝,《伏尔泰像》雕塑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一聊《伏尔泰像》。世上原本没有圣彼得堡,俄罗斯民族也原本没有出海口,这一切都因为彼得大帝的雄才大略得以改变。16世纪与17世纪之交,彼得大帝击败了北方强敌瑞典,在涅瓦河口的湿冷沼泽上创造了俄罗斯式的奇迹——一座城市拔地而起,从此牢牢占据着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这是俄罗斯民族看世界的窗口,是俄罗斯王冠上的明珠。年到年期间,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开始在圣彼得堡涅瓦河畔兴建一座大型宫殿,这就是冬宫。在当时,这是圣彼得堡最辉煌、最壮丽、巴洛克风格最浓郁的建筑,壮美的外观、华丽的装饰处处流露出当时俄国权贵对法国文化的仰慕,更处处体现着巴洛克艺术壮丽灵动的精髓。作为一位开明又强硬的女皇。

叶卡捷琳娜二世对西方文化艺术有着浓郁的兴趣。当艾尔米塔什宫建成不久,她就从柏林购进了二百余幅伦勃朗等人的画作,藏于宫中她自己的密室—艾尔米塔什,这是个法语词,原意为“隐宫”。熟谙法国艺术的俄国公爵哥利岑为她居间游走,大量收集欧洲名作。直到女皇年突然失去收集名画兴趣的时候,已经收集了幅欧洲名画。这些名画收藏于新建的艾尔米塔什画廊中,其质量和数量时间为全欧洲瞩目。为了扩充空间,女皇又下令修建了“小艾尔米塔什”和专门收藏名画的“新艾尔米塔什”,原有的画则称为“旧艾尔米塔什”。这些大手笔的收购活动多数是趁原收藏者经济困难周转不开时进行的,尽管谈不上骑士风度,但至少还是合法的。这批叶卡捷琳娜的私人收藏。

也构成了今天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基础。在拿破仑战争为了避兔战火茶毒,艾尔米塔什藏品都被迁往莫斯科,这样的搬迁一战和战期间还进行过两次。后来反攻进黎的俄军为了报复拿破仑掠夺俄国艺术品,将拿破仑收藏于马尔美农宫的大批艺术品带回国内这也是俄国依靠战争扩充艺术品收藏的开始。此后的岁月中,为艾尔米塔什画廊扩充藏品的脚步从未停止,手段有战争中的无情掠夺,也有乘人之危的低价收购。只是依各位沙《伏尔泰像》乌东年共有两尊,形态完全皇的兴趣大小,国力样,都属于原作,此为留在法国的一座。强弱不同,扩充的力度和速度相去甚远。到了尼古拉一世执政时,艾尔米塔什画廊已经经过两次扩建他决定将这一皇室收藏向社会开放,这也是向法国、英国等博物馆建设强国学习的结果。

但是这一开放是有条件的,每年只对贵族阶层发放五百张左右的人场券,同时规定参观者必须着盛装。有博物馆史专家认为,这种形式的开放依然带有君主专制国家的深深烙印,因为“人们访问的是沙皇,而不是博物馆”。不在场的沙皇实际是通过昂贵的收藏和富丽的装潢向来访者炫耀他的权势、财富还有他自己认为的慷慨。“十月革命”终结了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也彻底改变了冬宫和艾尔米塔什画麻的命运。根据苏维的法令,包括艾尔米塔什画在内的各大博物馆被国有,并向全体公民开放。今天雄伟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由冬宫、旧文收归尔米塔什、小艾尔米塔什、新艾尔米塔什和一个能容纳名观众的艾尔米塔什剧场构成,占地九万余平方米、展室四百余个。共有原始文化部、古希腊和罗马世界部。

东方民族文化部、俄罗斯文化史部、古钱志部、西欧艺术部、科学教育部和修复部等八个部,总藏品数量达到万件之多。在关于三大博物馆的说法中,可以没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但从不会没有卢浮宫、大英和艾尔米塔什的名字,地位可见一斑。在艾尔米塔什的万件藏品中,相当一部分拿出来都能成为一个中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就以西欧艺术部来说,首推达·芬奇的两幅圣母像,尤其是《利达圣母》,艺术水准不逊于卢浮宫博物馆的《岩间圣母》。还有伦勃朗的《浪子回头》、提香的《圣塞巴斯提安》等等,都是西方艺术史上不同凡响的作品。尽管艾尔米塔什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收藏上稍逊于卢浮宫和大英博物馆,也没有后两者那样多的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物。

但是艾尔米塔什却有自己引以为傲的古代文明藏品—近万件从中国掠夺的西夏文物。正是有了这批西夏文物,西夏学才得以在俄国出现,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也才像自己认为的那样成为“具有世界文化意义的博物馆”。但是,这些价值连城的文物可能拍卖价格最贵,艺术价值最高,但都不能算是艾尔米塔什的镇馆之宝。就像本书写在前面中提到的那样,镇馆之宝必须和所在博物馆息息相通,具有不可替代的精神力量。艾尔米塔什把这个无比尊贵的位置留给了由一个法国人为另个法国人创作的雕像,这就是18世纪法国著名雕塑家乌东创作的《伏尔泰像》。谁是伏尔泰?作为法国18世纪卓越的作家、哲学家,伏尔泰一生勇敢地与专制制度、宗教势力作斗争。他坚定地宣扬启蒙思想。

尽管多次遭到流放、迫害,仍矢志不移,以犀利的文笔留下了无数哲学、文学、史学方面的杰作。年,以伏尔泰出版的《哲学书简》为标志,孟德斯鸠、卢梭等人领导的启蒙运动席卷法国,影响深远以致成为年法国大革命的火种。最终在大革命期间的制宪会议上通过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权宣言》,推翻王权的呼声响彻云霄。因此,说伏尔泰是一位改变法国的人毫不为过。伏尔泰是一位改变法国的伟人,但这还不是他的塑像能占据俄国圣殿之尊的唯一缘由。其实,对伏尔泰的崇拜始自叶卡捷琳娜二世。这位女皇深受法国启蒙运动思潮影响,决心在俄国实行一种“开明的专制”。伏尔泰就成为她理论与精神上的依靠,或说是得力的工具。对当时的欧洲君主来说,伏尔泰实在是表明他们“开明”的最好象征。

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就曾热情接待伏尔泰,过后又说:伏尔泰对我就像一只橙子,一且汁水榨干就会把他扔开。但叶卡捷琳娜与伏尔泰的友谊似乎是深厚的,他们长年通信,女皇几乎拜读了伏尔泰的全部作品(还有狄德罗的)。当伏尔泰年逝世后,女皇命人购买了伏尔泰的全部藏书,并在冬宫内建起了“伏尔泰图书馆”。一位女皇,一位哲人,在不平凡的岁月中演绎的故事今天读来仍觉得不平凡。正是伏尔泰与俄国,与艾尔米塔什这种不一般的关系,他的塑像才会被艾尔米塔什视若不可替代的镇馆之宝,视为哲人永在的精神寄托。能为贤哲塑像的,不要求艺术家有如此学识,也至少要有贤哲的灵魂境界。18世纪法国最优秀的肖像雕塑家让·安托万·鸟东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显贵的出身,完全自学成才。

早年多方游历,在美、法两国经历了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拿破仑的叱咤风云和倒台等风云岁月。他曾用自己的双手为他所崇敬的人一伏尔泰、莫里哀、华盛顿、弗兰克林等人塑造了一系列形神兼备的雕像,令我们今天如见其人。坚实的造型功底是他事业的基石,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刻画能力则使他成为肖像雕塑的一代泰斗。他于年创作的《伏尔泰像》生动塑造了这位集古典风度与浪漫情怀于一身的伟大哲人,成为世界肖像领域内的巅峰之作。由于伏尔泰与叶卡捷琳娜女皇的特殊关系,这件作品翻铸两件,除了底座上的铭文,两件作品完全一样,无原作与复制品之分。最终,就像伏尔泰的藏书一样,两件作品被他的故乡与俄罗斯分享,一件留存于法国,一件远赴圣彼得堡,成为艾尔米塔什的镇馆之宝,永远闪耀在这座艺术的不朽殿堂。好了,今天小编就讲到这里了,下次见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3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